古琴魅力,无与伦比~



明屠隆论琴曰:“琴为书室中雅乐,不可一日不对清音”,也就是说琴是一种不可闲置的乐器,很多琴友都有这样的体会,琴越弹越好。

所以琴也是有生命的,当厚厚的漆面包裹着整个琴身的时候,体内的能力需要释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琴身的震动,琴体会慢慢松透,漆面也会慢慢干燥出现裂纹,它的身体得到了呼吸,琴的声音去掉了火气,琴也更加苍松、脆亮了。



中国乐器中很少像古琴那样具备一套完整的弹奏风格审美准则。古琴音乐的美学,早在六朝麴瞻提出对散音、泛音及按音音色的要求时已初步形成。而唐末五代之际的刘藉更在《琴议篇》中提出了“美而不艳、哀而不伤、质而能文、辨而不诈、温润调畅、清迥幽奇、忝韵曲折、立声孤秀”作为琴德的标准。

其实,论述古琴演奏风格的文章,历代均有点滴。有些见于琴文、专集的琴书、琴谱中,亦有些散见于零星的诗文中。而较有系统和条理地阐述古琴演奏风格的审美经验结晶和审美准则判断的琴论文章,则以明代冷谦的《琴声十六法》和明代徐上瀛的《溪山琴况》为较完整和重要。



就右手的弹弦来说,其强弱变化的幅度十分宽广。由于古琴有效弦长,振幅广阔,故同样一种弹弦技法,可以弹出极轻柔飘忽的音,同时也可以弹出非常沉重刚烈的音,这全凭演奏者使用的力度如何。而有效弦长比较短的乐器,例如琵琶、阮等,其可变化的幅度就小得多。实际上,古琴弹弦的四指本身也是有着力度差别的。一般说来,大指的托、劈和中指的剔、勾尤见力度,而食指与名指则相对地要柔弱一些。四指中,用肉弹与用甲弹效果又有不同。肉弹所出的音线较粗,甲弹则较细;如果用力相等,那么较粗者体积大,单位压强小,故以强度胜;较细者体积小,压强大,故以力度胜。古琴演奏时可以根据出音力度的需要而选择适当的弹弦技法,其选择的余地相当大。



对于古琴,古人早就说:“难学、易忘、不中听”。可纵观历史,会弹琴者、能弹好琴者,无不是圣贤之辈;会听琴者、能听懂琴音者,无不是淡泊明志、超凡脱俗的豁达之人。那么你呢,是否心痒难耐呢,那就一起学琴吧!




阅读原文:http://blog.sina.com.cn/s/blog_6d5510340102xjn9.html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中国乐器简介: 吹管乐器。我国吹管乐器起源甚古,相传在四千年前夏禹时期,就有一种用芦苇编排而成的吹管乐器叫做『钥』...
    晓寒深处明月人倚楼阅读 10,168评论 3 5
  •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其清、和、淡、雅的音乐...
    圣易王时阅读 8,794评论 0 3
  • 广陵散 来自翰君轩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对古人来说,不但是乐器...
    圣易王时阅读 4,174评论 0 6
  • 清晨,推门见山。父子同行,欲入林寻幽。朝阳一轮,如隐似晦,晨光熹微,清风习习。 富路大道,人影绰绰,贫街小巷,人声...
    童声童话阅读 3,349评论 0 3
  • 漠瀟冰煞阅读 2,540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