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读毕淑敏老师的《破解幸福密码》一书,书中提到一种幸福观念,叫做“幸福的包子”。这个如何理解呢?
大家都知道包子由包子皮和包子馅组成的,我们吃包子总是从包子皮开始,松软的包子皮给人愉快的享受,同时我们知道包子馅就在里面,只需多咬上一两口就可以品尝到美味的馅了。毕老师说,包子皮象征的当下的生活,而包子馅象征着未来的希望。我们不仅要体会当下生活的各种滋味,也要心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如此便可获得幸福人生。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渴望和权利,而对于幸福的定义可能因人而异。我个人比较认同毕老师的包子理论,也时常提醒自己要活在当下,心怀感恩和希望。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时针无休止的转呀转,过去的种种,辉煌和成绩、失败和遗憾都随风而逝。最近《演员2》正在热播,女演员马苏说自己以前真的都是演女一号的,现在却只有小配角的机会。不难看出她的落寞和无奈,有时候还活在曾经闪耀的镁光灯下。她一定也知道,更好的对待过去的方式是接受和放下。
我高中时结识了一位朋友,有一段时间我们无话不谈、形影不离。然而有一次期末考试,我的成绩退步很多,一下子让我非常挫败,难以接受。更荒谬的是,年少的我居然把成绩的退步归因于我和朋友的贪玩,我当时认为是因为我们老在一块耍而耽误了学习。所以新学期一开学,我便开始疏远那位朋友,慢慢就不交往了,这对她造成了深深的伤害。长大后我对这件事是很内疚的,我把对自己的不满发泄到了这位朋友身上,她很无辜,我很可恶。有段时间我总是想找机会向她道歉,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后来了解到朋友有爱他的老公和可爱的女儿,还有自己热爱的工作,我真心替她感到开心。对于青春遗憾和伤疤,让我们一起淡忘吧。这或许是一种成长的代价,我们体验了真挚的友谊,也忍受了离去的痛苦。现在我不再纠结,因为你成为了更好的你,我也一样。
活在当下我理解为:对外,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比如亲人、健康、工作等等;对内,要深刻的审视自己的性情喜好和价值取向,通俗的讲就是知道我是谁,我想做什么。
外在的东西比较容易理解,比如很多现代人追求物质享受,有了100万想要1000万,有了1000万又想要一个亿。欲望无止境,知足能常乐。
对内的自我思考和进步往往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如果解决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几个哲学问题,那就无敌了,所有的外在状态和追求也就有了动机和归因。最近看了一位新加坡女作家的书,12 Axioms of Optimal Living——defining your own success for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书中讲幸福的第一秘诀就是要知道“Who am I?"(我是谁)。书中有一页关于价值的罗列(可以增加其他选项),作者建议读者首先要找出自己最在乎的前三名。下面是我的选择:第一是内在和谐,与自己和平相处;第二是家庭幸福;第三是身心健康。朋友们,你的选择是什么呢?试试从排除法开始。
选完后,我自己也受到了启发,并思考为什么我现在会这么选。十年前让我选,那肯定第一个是成就感。那时我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希望得到领导重视,经常自喜于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十年后的我,选择了内在和谐为第一追求。因为我知道我要更理解自己,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我在网上学心理学,从图书馆借有关幸福、认知和成长的书,也经常问自己我要什么,尽管这是一条艰难的自我探索之路,但是我会继续往前走。
第二个家庭幸福,我现在全职在家就是很好的说明,我也不会因为张桂梅校长一句“滚出去”而自我否定。我每天在高温下拖地出一身汗,但一点不觉得无聊,因为闺女总是光脚四处跑,干净整洁的的居所是卫生和欢乐的前提。我也经常花一个小时买菜,再花一个小时做饭,半个小时洗碗收拾,却经常只花十分钟吃饭。我也不觉得浪费时间,因为一桌可口的饭菜,是一家人健康的保证和喜悦的分享。
第三个身心健康,在家做饭吃饭也是为了吃得健康,外面的食物很诱人,但也不能顿顿吃。我现在也坚持跑步,尽管跑个3公里已经精疲力尽了,但是依然要坚持。还要维持健康的作息,尽量让自己早睡早起,按点吃饭。周末有时间就去亲近大自然,和家人一起放松。心灵的健康就是多看书,写文章,还可以再多交一些朋友。
当我知道自己在乎的价值后,很多事情就不再纠结或自我怀疑,比如我要不要去工作,要不要送孩子去辅导班,要不要继续读书,要不要买保险等等。
包子的皮讲完了,还有包子的馅,简单讲就是希望。《肖申克的救赎》电影中男主人公安迪,可以忍受监狱的黑暗和不公,通过缜密的设计和日复一日的挖掘,最后终于成功越狱获得自由。他靠的是什么,是一种渴望。强大的精神力量,顽强的意志信念,让安迪重获新生。这个电影启示我们,任何时候人活着都要有希望。
来新加坡之前,我面临辞职回家还是继续工作的问题,最终我选择了辞职。因为我相信我们家庭会越来越好,我也相信自己即使暂时不工作也可以有很多事情做。虽然我对新加坡这个国家很陌生,也不确定闺女能否适应新学校,但是我内心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因为有希望,所以不放弃。在迟迟没有收到小学录取通知书那段时间,尽管我很焦虑,但是依然理性的去找私立学校,了解各类培训机构,规划生活开支等,生活总是要继续。因为有希望,所以不气馁。我前段时间投了很多简历,但是都石沉大海,有点遗憾,但我也没有绝望,慢慢再找。有时候希望可能很渺茫,但却足以支撑我们继续走下去。
最近总是有很多新闻报道大学生自杀的事件,每次看到我都非常惋惜。试想,他们几乎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失恋、失业、抑郁症等都有可能。这些痛苦让他们觉得生活没有了希望,生命没有了意义。生活是需要勇气的,当我们一次次面临失败或者背叛,我们仍然要爱自己,仍然要有所期待。所以毕淑敏老师在书中讲“痛苦也是幸福的一部分“,中国文化也宣扬“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如果人们都能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必能克服困难,笑傲江湖。
最后,借用毕老师书中的一段话,送给有缘看到这里的朋友们:
“当然希望大家都是幸福的包子了!丝丝入扣地料理身边的杂事,其乐悠悠。平淡如水的日子,食之如饴。与大地江河和亲人们和睦相处。一生就如一匹丝绸的长卷,哗地抖开,柔光流淌,细韧而亲切。那里面藏着桑的青绿和蚕的孜孜不倦,温煦的气息如同樱桃之酒,红艳而醇厚地扑面而来,飘然散去。远处,悬挂着初阳一般光灿的目标。即使在暗夜中跌倒,可能被打败,但不可能被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