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内卷”文章刷屏后,许多人把矛头指向“自愿加班”。一句“白天摸鱼、夜里点灯”的调侃,道破了加班秀场的荒诞:谁也不敢先走,灯越亮,心里越慌。可员工真的愿意加班吗?答案藏在三句话里。
第一句是“不是我想卷,是规则在卷我”。KPI按小时统计,领导晚上十点还在群里发“进度截图”,谁敢关机?绩效系数像鞭子,抽得每个人把椅子坐穿。效率高低没人量,但灯亮到几点一眼就能看见。于是“磨洋工+熬时长”成了最优解,省力的路径被系统硬生生堵死。
第二句是“我不是爱加班,是爱加班费”。有些公司把晚餐打车全报销,把熬夜换成餐补、调休、甚至股票。对背着房贷的90后、养娃的80后来说,多坐三小时,可能换来孩子一罐进口奶粉。所谓“自愿”,不过是经济杠杆下的理性计算。
第三句最扎心:“我怕的不是加班,是掉队”。当团队里一半人把深夜当作默认工时,早走就等同自曝短板。谁也不想成为领导口中的“态度问题”。于是,加班从任务升级为仪式:电脑屏幕是护身符,灯光是忠诚勋章。
要打破这种循环,不能只喊口号。把考核从“在线时长”改为“结果交付”,把深夜审批改为次日晨会,把“表演式加班”请出评价体系,让效率回归白天,把夜晚还给生活。员工不是不愿意加班,他们只是不愿意加“无用且不得不”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