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多月前的一天,刚举老弟从微信中发来一帧书卡,米白色的硬卡纸上洒了片金和碎金,上面写着几行娟秀的小楷,内容是我的一阕《鹊桥仙》。我藏有一件画于光绪六年的扇面,画家是晚清的唐子禅,画题是《红袖添香夜读书》,画面上的书生正在焚香夜读,一旁有美貌女子添香捧茶,温柔侍读。玩味这古代文人悉心提炼的隽永意象,若有所思,填得一词。如今看到自己的词被写成温文尔雅的书卡,想象这位书家也许是焚香夜书,一旁也许站有美貌佳人。没等我想完,又看到落款上的“任娟”二字,不禁哑然失笑,莫非书家本人就是一位佳人。果然,刚举回复我,书卡出自阜阳的年轻女书家任娟之手。过了几日,我拿到书卡,挂在书案的红木笔架上。码字累了,视线就从电脑屏幕移向那养眼的字迹,一直移到缀在下端的红通通的中国结,便又来了精神。
我有吟诗填词的喜好,也有许多书家朋友把我的诗词写成了书法作品。以书艺论,任娟这帧书卡不见得最好,只是与书写内容极为贴切。旧体诗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之分,但今天看来,毕竟属于古典文化的遗存,都带有几分恍如隔世的幽深,显出一种典雅而又含蓄的美。配以书法时,龙飞凤舞不合,长枪大戟也不合,大凡痛快淋漓的风格似乎都有些不合。倒是任娟这一类的小楷,冰清玉洁,绵里藏针,很是般配,很是气韵贯通,在气质上就是“雅致”的叠加,难怪古人有了许多雅事,还把书法和诗词视作雅事里的雅事。我于是对任娟说,相见恨晚啊,上半年刚刚出版一套《藤花集》,其中有“诗词卷”,为了图文并茂,延请多位书家挥毫配图,那时相识多好。任娟哈哈一笑,说不遗憾,以后有的是合作机会。听了如此豪爽的回答,我才知道,安静温婉的小楷未必是江南女子的专利,北方女子也行。可不是吗,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女性书家大多出自北方,蔡文姬、上官婉儿是河南人,卫夫人是山西人,薛涛是陕西人,李清照是山东人,都比阜阳还要往北里去。
说任娟是年轻书家,因为她刚届不惑之年,按照现今的年龄段划分标准,算是“后生可畏”。然而,要把话说全乎了,又是年轻的老书家,因为她八岁开始习书,十多岁就到文昌阁为阜阳市民写春联,至今已经三十余载。任娟回忆说,看到有人中意她写的楹联,心里就乐开了花,有一对中年夫妇,连续三年找她书写同样的内容:春到福满门,年临万事顺,使她感受到很大的激励,以后每每想起,倍加振作,决意把书法作为毕生的追求。在几十年的习书道路上,任娟由欧阳询、褚遂良入手,坐实了唐楷的规范笔性,而后直追魏晋,寻根溯源,从钟繇的《宣示表》到王羲之的《黄庭经》,都做过扎实的功课,近七、八年来改习《李明府墓志铭》《长孙夫人墓志铭》等,在经典小楷用笔的基础上融化了碑志的风采,入古出新,自由洒脱,刚柔并济,参展获奖无数。前段时间,她兑现“合作机会多多”的许诺,送我一件洒金书扇,选抄了我在品玩晚清黄山寿所画《福在眼前》扇面时写下的一首歌行体,行笔稳健而不失灵动,柔曼而不失刚劲。对比那帧书卡和她的其他书作,看起来很相似,却也有着很细微的差别,从中可以测量到她的体温变化,可以捕捉到她在不同情境和不同材料下的心灵震颤。
半个月前,任娟来肥,约了几位好友相聚。那天晚上,她到的最迟,说是先去一位朋友处切磋琴艺了,真是应了那句“君子之座,必左琴右书”的千年古训。原来,任娟在习书渐入佳境之后,如今又开始学习古琴,大半年下来,已经能够弹奏《阳关三叠》《秋风词》《湘妃怨》《卧龙吟》等琴曲,因为学的快,每次回琴,都得到老师的夸奖。我看过一段视频,任娟正在练习《凤求凰》,纤纤玉指落在琴弦上,轻盈,飘逸、敏捷,跳动,恰如行云流水,弹拨出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琴瑟和谐的声响。我由此想到,倘若以苍古旷远的琴韵为背景,她把圆润的笔锋落在洁白的宣纸上,每一丝笔毫,都点中文人艺术里最随性、最无意的那根神经,该是何等的优雅。话再说回头,她那天到的虽然晚,酒可没有少喝,来者不拒不算,频频主动出击,竟显豪放本色。只是当晚少了一张七弦琴,无缘领略一边品酒一边鸣琴的妙境,就像唐人柳识《琴会记》中描述的那样:“琴动人静,琴酣酒醒,清声向月,和气在堂,春风犹寒,是夜觉暖”。
最后还要说说“左琴右书”,左侧置琴,右侧摆放的自然是书籍。这又何妨,碑帖之属,也是书籍,而最早的书籍,应当是把刻写在竹简上的书法装订成册,书籍与书法,原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传统文化推崇“左琴右书”,并不在意“书”的具体所指,而要推崇一种生活状态,以及蕴含其间的清新脱俗的人文精神脉络。有如任娟,与书艺对话,与琴心交流,宁静,澄澈,恬淡,在纷纷扰扰间清凉了自己,也清凉了别人。
201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