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孩子幼儿园里有骑自行车比赛。就在比赛的前一天晚上,我心血来潮对孩子说:“我明天接你放学吧。” 孩子听我这么说,高兴得一下就来了精神,眼睛似乎明亮了许多。
自从孩子上了中班,我一次都没有接送过他,心里惭愧至极。孩子有时也会提要求:“妈妈,你能来接我吗?” “妈妈也很想去接你,可是你放学的时候,妈妈还在上班呀。”
因为想着对孩子的承诺,第二天在市区开完会急忙赶到幼儿园。我和其他家长排队到楼上接孩子的时候,看到每个小朋友的胸前都挂着一枚奖牌,就像一排奥运会冠军一样,个个都很神气。只见“小冠军们”乖乖地坐在小板凳上,当被老师喊到名字的时候,都迫不及待要跟家人分享自己得到奖牌的喜悦。
我看到孩子的时候,孩子也看到了我。我在教室窗前朝他挥了挥手,他也朝我挥挥小手。他骄傲地对旁边的小朋友说:“今天是我妈妈来接我。”我能感觉到他开心地都快飞起来了。
那天晚上,孩子的口述日记是这么写的:“今天我们幼儿园举行了自行车比赛,有辅助轮的和没有辅助轮的,得到的奖牌不一样。明天,我也要卸掉辅助轮练习一下。”
听他这么说,我感到非常惊讶。平时我和孩子爸爸提议要给他卸掉自行车辅助轮的时候,孩子都说等到他6岁的时候才可以卸掉,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等到6岁。作为佛系家长,我对孩子说:“不着急,反正你迟早都能学会的。”没想到这次他主动要求卸掉辅助轮,我猜他是在幼儿园受了小伙伴们的鼓舞,因为在老师的帮助下,有10位小朋友已经不需要辅助轮就可以骑车了。
周六下午,看孩子练习骑车的兴致很高,加上班主任在班级群里的叮嘱,孩子爸爸就把自行车的辅助轮给拆掉了,之后父子俩很默契地到楼下去练习了。
过了一个小时,我打电话询问练习的进度,得到的回复是:“孩子已经能够把自行车骑走了!”我有点不敢相信:这短短的一会儿功夫,就已经学会了?
等父子俩回到家,我看见爸爸穿的衬衫全湿透了。对于不怎么运动的人来说,骑行“私教”陪练绝对是个体力活。在这个过程中,爸爸虽然挥汗如雨,但看到孩子的进步,他只有一句话:累并快乐着。的确,爸爸陪孩子练习自行车对父子俩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经历。
孩子在get这项新技能之后,反而变得坦然了。我问孩子:“骑车难吗?”他说:“在启动和停下来的时候还是有点难。”
第二天下午,趁阳光正好,我们在网易蜗牛读书馆旁边的马路上,开始了骑行巩固练习。骑了几圈下来,孩子的进步很大,不仅能稳稳地拐弯,还学会了启动的方法。孩子把车骑得飞快,爸爸跑步跟上,在一旁守护着,我连忙用手机拍下这感人的一幕。等孩子长大之后,再来看这段经历,一定会觉得很温暖吧。
我不曾想过,孩子才4岁半就学会了骑自行车。我还记得,自己是上小学的时候才学会骑车。上个世纪90年代,物质生活还不那么丰富,自行车属于父母结婚时的三大件。那个时候的自行车很高大,那个时候的我很矮小。我觉得要驾驭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简直不可思议。
我在另一篇《骑行故事》里面写到:当我真正学会骑自行车的那一刻,我只觉得整个人一下子变高了许多,我看到了平时在地面上看不到的风景。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骑自行车的技能已经内化到不知如何忘记……
最让我感动的是,孩子周末感冒了身体不舒服,爷爷奶奶说让他在家里休息,但他还是主动要求练习骑自行车。孩子的班主任说,幼儿园正是要培养孩子这种坚持不懈、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品质,这会让孩子受用一生。
作为大人,现在回过头来再看,当学会一种新技能的时候,我们可能会不记得吃过的苦,但那种主动控制感和自我挑战的精神,会一致保留在记忆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