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对红楼梦里主要人物的理解,不拘泥于主流观点,也不拘泥于书中细节,大胆揣测一下,对错无所谓。
书中的贾宝玉,即曹雪芹的生活原形。红楼梦是曹雪芹的回忆录,我看过一些回忆录,前后对比,能发现一些规律,例如会浓墨重彩写个人成就和心得感悟,对于猥琐的丑事常常一笔带过,想想也是人之常情,谁都不想给后代留下不耻的名声。小人度君子之腹,我想曹雪芹对贾宝玉的生活或多或少做过美化,或者把落难后的心境投射到繁华中的贾宝玉内心,呈现出一个内心与众不同的富家公子形象。
理解贾宝玉,绕不过两个因素。
一是贾宝玉的年龄。从小说描述看,贾宝玉当时的年龄在14岁左右,处于青春期,而且很有可能是刚刚进入青春期,对异性开始产生兴趣,与袭人初试云雨大概能了解。青春期的男孩,对所有容貌姣好的男男女女都很有好感,贾宝玉也不例外,不仅喜欢大观园里的姑娘,还喜欢蒋玉涵、秦鲸这些爷们,而且,相比普通老百姓,家庭条件允许贾宝玉为所欲为,喜欢的程度和玩法都会超出想象,难怪被贾父暴打。虽然曹雪芹写的隐晦,以便给读者留下他“重情不重色”的印象,但是,种种迹象表明,当年的曹雪芹,境界远没到达活菩萨(蒋勋语)的程度,相比不断被抹黑的贾琏、薛蟠等,只是五十步笑一百步。
二是贾宝玉的强势地位。过去三十年的独生子政策,让我们体会到独生子的强势地位,一家人能围着一个人转,用来形容贾宝玉也不为过。荣国府,如果贾母算第一代,到第三代,男性继承人只有三位:王夫人这边的贾珠、贾宝玉和邢夫人这边的贾琏,贾珠死的早,贾琏非邢夫人亲生,而且不学无术,因此,贾宝玉成为王夫人、直至贾母的男性独苗,所以受宠备至。在荣国府一把手——贾母的精心溺爱下,贾宝玉极少有参与竞争、独立成长的机会,整天被围在年轻貌美的女性中间,直至年老,曹雪芹之口还能说出深受女权主义者拥护、超现代的观点: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红楼梦》第二回
在蒋勋的评述中,认为贾宝玉有一颗菩萨心肠,特别对封建社会地位卑微的女性怜香惜玉,我认为过度解读了。以当时贾宝玉的处境,贾宝玉能掌控的世界,也就是周围的小女生,稍微踏出半步,都会被贾母、王夫人阻拦。其父贾政看到贾宝玉被如此溺爱,怒其不争,只能棍棒相加,并没有改变贾宝玉命运的能力。然而,经过曹雪芹的一番美化,其父被描述成封建儒教泯灭人性的代表形象,而自己摇身一变,成为大彻大悟的现世活佛,被后人追捧。
处于青春期的贾宝玉、被溺爱的贾宝玉、容貌姣好的贾宝玉,逃脱不掉这些局限条件下的典型行为和结局,比如叛逆、逃避、谈情说爱、异想天开以及后来生活的落魄。
即使有着并不值得炫耀的青春和残败的晚年,但不可否认,曹雪芹经历繁华破灭后,获得常人难有的精神感悟,并迸发出惊人的才气,把一部家族史写的辗转蜿蜒、荡气回肠。历经十载,曹雪芹用心血勾画出的回忆录,留下诸多美轮美奂的词句,并刻画出常人难以抵达的意境,不是佛,甚是佛。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子孙谁见了!
都道是金玉良姻 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 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 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 到底意难平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