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042⊙三家之堂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 ‘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本章出自:八佾篇

【注释】

①三家:鲁国当政的三家大夫孟孙、叔孙、季孙。    ②《雍》:《诗经·周颂》中的一篇,为周天子举行祭礼后撤去祭品、祭器时所唱的诗。  ③彻:同“撤”,古代祭礼完毕后撤祭馔,乐人唱诗以娱神。  ④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意为诸侯都在助祭,天子恭敬地主祭,见《雍》诗。相 xiàng,助祭的人。维,用于句中的助词,可以译为“是”。辟 bì 公,诸侯。穆穆,庄严肃穆。

【翻译】

孟孙、叔孙和季孙三家祭祖时,唱着《雍》这首诗歌来撤除祭品。孔子说:“《雍》诗说的‘诸侯都来助祭,天子恭敬地主祭’,怎么能用在三家大夫的庙堂上呢?”


【感悟】

春秋时期的鲁国,由“三桓”联合执政,轮流掌管鲁国大权达三百多年。在此期间,三桓之间争权夺利,大肆扩张封地,私自建造城池,僭越行为时有发生。

历史上,像三桓这样的当权者总是利令智昏做出不合身份的越礼之事,为他们的灭亡埋下了祸根。正所谓上行下效,他们的下属也必然会做出僭越之事。

历史上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曹操,东汉末年曹操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上朝时“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又逼迫汉帝封他为魏王。其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建立魏国。结果曹魏立国仅仅四十余年,司马氏父子便学着曹操的样子,僭越礼仪,篡夺朝政,最终废掉魏帝建立晋朝。而晋朝的皇帝又被刘裕废掉,建立了刘宋政权。之后,历史再次出现相似的情节,萧道成、萧衍、陈霸先又先后僭越称帝。

任何社会形态都存在着共同遵守的秩序、规范和礼仪,如果高位者带头破坏制度,下属自然会群起效仿,制度和秩序便会荡然无存,社会发展必然受到严重的阻碍或破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