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冬天

故乡的冬天

文/一叶飘萍

写于2020年11月7日立冬

2020年初冬的第一场雪落在了11月的第一天,比往年来得稍微早了一点,满地的落叶还没来得及清理,就被一层薄雪覆盖。雪前一夜间就变成光秃秃的大树,露出了高高树枝上的鸟巢,在风雨中飘摇,不见鸟儿进出,估计它们飞去南方了。

松鼠还在木栅栏高速路上快速地奔跑着,忙着准备冬储的食物,看着忙碌的松鼠,想着自己也该储备一些过冬的食物了,10磅一袋的土豆买上几包,大白菜买上几棵,胡萝卜洋葱、红薯等根茎类蔬菜也要备一些。自己园子里的大葱、洋姜等也该收了,腌些咸菜,种上大蒜,一年的农活也告一段落,该猫冬了。

坐在暖暖的屋子里,想起了故乡的冬天,不禁打了个寒颤,尽管隔了几十年的时空,故乡冬天的冷,让我想起来仍不寒而栗。

小时候和祖父母在豫北老家生活了一段时间,豫北处在中原地区,气候不像东北和西北那么冷,比枫叶国的冬天也暖和多了。但家里没有暖气,屋里和屋外一个温度,进了房子就和进了冰窖一样,寒冷刺骨,冬天在家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火炉台上。

那时每家都有一个用砖头和黄泥盘成的大灶台,中间有个火眼,烧些碎煤和粘土和成的煤泥,热力不大,只有灶台周围比较暖和。煤火上一般都要嵌一个能放水的粗陶罐,靠着煤火的热,罐里的水一直热热的,冬天用起来很方便。不大的灶台上也只能坐两三个人,冬天去人家串门,主人常常把灶台上的位置留给客人,做饭时坐在灶台上就不方便了,一般都是不做饭的时候在灶台上坐坐,双手伸到火眼上烤一烤。冻裂的手烤了后,裂口更大,又痛又痒,抹点蛤蜊油润润手。

灶台虽暖,但不是久留之地。为了省煤,不做饭时,就要用湿煤把火封住,回到冰冷的被窝里,把脱下的棉衣棉裤都搭到被子上,旧的被子又僵又硬一点都不暖和,慢慢用体温把被窝暖热。等到天亮出被窝时又得挣扎一番,每天就在冷呀冷呀的吸吸溜溜的叫声中度过一夜又一夜,漫长的冬夜何时才能结束?

豫北是产麦区,也种少量的棉花,每人一年也分不了几斤籽棉,除了做棉衣棉裤用一点外,大部分的棉花都要纺成线织成布。家里的被子大都是自己用棉花纺线织的土布做里子,又粗又硬,被子用了好多年,也不换棉花,或把棉花弹一弹,一点也不暖和。很少人家有床上垫的褥子,床上垫的都是麦秸杆子。

豫北平原很少丘陵山地,没有树林,也没有山坡地上长的灌木,柴火的来源就是一些玉米杆子和豆类、棉花杆子等,有一些青玉米杆子还要做猪饲料,柴火比较缺。不像东北有大片的林子,可以砍柴捡柴,家家都有火炕,外面冰天雪地,家里温暖如春。坐在火炕上磕着瓜子聊着天,出了不少幽默大师。当然我没在东北待过,这些也都是从影视作品中看到的,豫北的冬天可没有这么惬意,冻得人吸溜吸溜的,那顾得上瞎谝呀!

吃的也比不上东北,从没见过老家的人腌酸白菜,也不种土豆。冬天家里的主食以红薯为主,早晚都是玉米面红薯疙瘩。赶在霜冻前把红薯从地里起出来,然后就存放到地窖里。村口地边有家家户户挖的地窖,一个大洞直直地挖下去大约两米深,然后左右再掏两个洞,洞口不大,只能下去个半大的孩子。

差不多10天半月的,爷爷就带我去窖里取红薯。拿个绳子捆在我的腰上,然后慢慢把我放下去,再放个竹篮下去。我猫着腰把洞里的红薯捡出来放到篮子里,再喊爷爷把篮子拉上去。取完红薯后再把我拉上来,出洞口时双手撑住洞口自己爬上来,满身满脸都是土,拍拍身上的土,用原来的红薯秧子把洞口盖上。放在地窖里的红薯能保持很长一段时间,据说刚收回来的红薯也不好吃,红薯在地窖里放一段时间后出出汗,口感更好。天天吃红薯,也没吃腻。以前红薯都是穷人的口粮,现在的红薯成了健康保健食品,都有点吃不起的感觉了。

冬天里捧个烤红薯,热热的红薯从左手倒到右手,嘴里呼次呼次地吹着,等红薯稍微凉一点,迫不及待地撕开皮,咬一口,干面沙甜,噎住了,赶紧喝口水,吃完一个再来一个,烤红薯就是冬天最好的食物。在炉台的火眼上放个铁圈,把红薯挨着铁圈放一圈,上面再盖个铁鳌子,等红薯烤熟的过程比较漫长。烤红薯虽然好吃,但也不是经常能吃到,大多是把红薯蒸熟了,没吃完的,放在火炉边热着,等到第二天早上,红薯变得筋筋的,很有嚼劲。自从离开老家后就再没有吃过这样做出的红薯了,微波炉烤箱里出来的红薯都没有那个味了。

冬天的晚上黑得早,那时没有电视等娱乐活动,甚至连电都是半夜来一会。吃完饭后,借着微弱的煤油灯光开始剥玉米。爷爷拿着纳鞋底的锥子,先在每个玉米穗上划开三、四道,我左右手各拿一个划好道子的玉米,让两个玉米不停地摩擦,手小劲不大,很费劲地剥完一穗玉米,再拿一穗,就这样两手不停地搓来搓去,一直到把每天的任务完成。

奶奶剥完玉米后,还要再纺会线,盘腿坐在纺车边,一手摇着纺车,一手从棉花里牵出线,我听着吱扭吱扭的纺车声,头开始不听使唤地点着,等奶奶给我暖了被窝睡觉。

三九寒天,外面大雪飘飘,出不去门,坐在家里,有时会在屋中间点个火盆子。干的玉米叶做引子,玉米芯在铁盆里烧着,火苗不大,烟也少。搬个凳子坐在火盆边,有时把脚伸过去烤一烤。有一年过年时,穿了刚流行的白塑料底黑灯芯绒面的布鞋,一不小心,鞋底子被火盆烤化了一大块,把我心疼了好几天,后来就一年都穿着前边凹进去一块的鞋子。

现在回想起来为什么那时的冬天那么冷,一是因为那时气候还没有变暖,冬天确实比较冷。二是肚里没油水,身上没脂肪。三是因为那时御寒的衣物不像现在这么保暖,棉花的御寒能力当然比不上羽绒之类的,更不要说和现在能抗御北极严寒的大鹅羽绒服比了。记得考高中时,有道物理题,问新棉衣为什么比旧棉衣暖和?废话这还用问吗,新棉衣就是比旧棉衣暖和,你穿一下不就知道了吗?就是这道送分题我也没答对,听老师说新棉花的密度小,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多,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保温作用就显得特别强。老棉花密度大,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少,保温作用就弱了。

故乡的人们习惯了冬天的冷,现在家里也是没有暖气的。但现在物资充裕了,有新棉被甚至羽绒被盖了,冬天应该没有那么冷了吧?慢慢长夜有了电视陪伴也不会那么难熬了吧?祝冬安!

备注:此文经青城子推荐给文学社公众号,把公众号的文章发到了几个微信群里,把微信群里的精彩留言分享到这里。

继林:李老师的文章,读出了年代感。在浓浓的生活气息中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围炉取暖,温缸,早上从被窝里起床时的挣扎,吸溜吸溜的声音听起来是那样的亲切。

挖地窖储存红薯和萝卜,用衲鞋的锥子在干玉米棒上划拉,无不体现着老百姓的劳动智慧。

穿白塑料底黑色灯芯绒布的方口鞋,就是当时最时髦的事。

这些现在看来不起眼的事,在李老师的笔下俨然就是热气腾腾的生活!

怀念故乡的冬天!

艽和 :暖暖的儿时的回忆,亲切的仿佛就在昨天。

文合:小时候的回忆总是美好的。

尚冰:细读李老师美文,字里行间如数家珍。也引发我对童年的追忆,感同身受。

晓斌:满满的真情感,浓浓的乡土味。

玉琴:老师写的真好,缓缓的道来我们冬天的情景也让我们想起了我们儿时的冬天。那个冷哪但是打雪仗吃雪球。还是很快乐的,可能是孩子的缘故吧,老师多分享,你的美文。

永青:李老师写的真好,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情。

林平:刚读完,真情实感,写的真好。

朱宏:字真意切,仿佛回到了童年时光,太好了!真的让人回味无穷!

思杰:李老师的《故乡的冬天》全文没有一句华丽的词句,却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一个真实的童年。仿佛是自己曾经的经历。读了之后回味无穷。

旭光:吃烤红薯的细腻动作,热热的红薯从左手倒到右手,嘴里呼次呼次地吹着。下地窖拿红薯的情景,仿佛就能看到那个小姑娘,绳子拴住腰,吊下去,拾满一篮子红薯后,先吊上篮子,再吊人上来。烤火把鞋子烤化了的画面,浅浅在印在眼前……充满人间的烟火气,可以比肩《背影》的亲情回忆。

青荷:有幸拜读,亲切自然,极富画面感。天气的寒冷与爷爷、奶奶以及“串门"时的温情,形成明显的对比。故乡的冬天,曾经的记忆,一切那么的美好。吃红薯的描写生动有趣,今天的我们仍是这样。

光春:李老师,文章清新,字真意切。不由得想起初中时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李老师用情很深、很专。两个字:好文。

大雁:拜读时杜甫的“八月秋风”在耳边呼呼地刮着: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哦,我们儿时的冬天,教室内烟雾缭绕,教室外墙根下的“挤暖和”……

秋菊:不望初心!为你点赞!小七:写的真好,亲切,感人!

凤娥:读才女文,满满的儿时回忆。

玲玲:写的真好!阅读其中,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了那天真纯情的孩提时代,倍感亲切!为才女点赞 !

王飞:记得那时冬天的晚上月亮挂在高空把大地照的特别明亮,繁星点点一闪一闪的,孩提时代的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围着自家靠在外墙上的玉米秸秆捉迷藏,玩的很开心……感恩怀念那个时代带给我们这一代童年的快乐和幸福。卫平的文章很感人很亲切。

豫:写的很真实,那时候我们生活的农村确实如此,小时候的回忆已成过往,今非昔比可以说是翻天覆地,回顾满是沧桑,一辈子难忘。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445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889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04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760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745评论 5 36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38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11评论 3 39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69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923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55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40评论 1 33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06评论 4 32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95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6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97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2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83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