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启发问题:“你是愿意做鸡头,还是做凤尾呢?”
<问题说明>
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常常会面临这样的选择,是在小公司做高一点的职位呢,还是在大公司做一个普通职位呢?
当然答案并不唯一,因为角度不同。
黄有璨在他的新书《非线性成长》中用“头部效应”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所谓“头部效应”,很大程度上等同于著名的“二八法则”。即:在一个领域内,20%的顶级玩家可能获得80%的收益,而余下80%的人只能瓜分余下20%的收益。
在商业世界中,头部效应往往还会体现得更加极端,例如,在很多互联网相关的行业内,排名前三的公司往往垄断市场中90%以上的市场份额,剩下的四五六七八九十名,瓜分余下不到10%的市场份额。对于很多创业公司而言,如果无法成为同一竞争领域的前三名,基本也就意味着死亡。再举一个例子,提到凉茶,你会迅速想到加多宝和王老吉,但往后的第三名第四名是谁?我猜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也是头部效应的典型体现。
总而言之,头部效应就是你若在一个领域成为头部,就能够在该领域得到最高价值的回报,或是拥有该领域最高的势能。
关于头部效应,这里还有一个秘诀——
有些时候,当你面临残酷的竞争,或是受限于种种其他原因,无法在一个战场快速成为头部的时候,也许最佳的策略就是向后一步,先退回到二线战场,在二线战场内成为一个毋庸置疑的头部选手,再携带自己在二线战场获得的头部势能,重返一线战场。
这是老黄的观点,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呢?
运营人“一楠”高速成长的例子
吸引我关注一楠的不是她的视频标题,而是她用了2年时间从外行到新媒体运营操盘手的蜕变过程,当然薪水也翻了3-5倍。一方面带着她90后桀骜不驯的个性,一方面也在她每个能够把握的赛道都打出了头部效应。
从另一个角度看,一楠从2020.8.29发第一个视频,到现在为止,半年时间就收获了4万粉丝。要知道,知乎平台跟快手平台那些短视频不一样,用户关注的门槛很高,不是你随便一个视频就能够吸引点关注的。知乎的4万粉丝差不多相当于快手的20万粉丝。
可以看看下面的两个视频,是否能得到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