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问及思维克隆人如何真正成为大脑的拷贝时,我们遇到了一点难题。我们不知道是否存在思维的复制品,直到真正产生一个思维克隆人。到那时,我们可以观察它对世界的反应,再判断它作出反应的方式是不是真的会像我们一样。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就可以把它当成“好复制品”。但是,作为生物学原型的我们,不知道思维克隆人是否真的会与我们思考完全相同的事、具备完全相同的感觉。我们只能根据与它们的谈话,作出最合理的猜测。
思维克隆人要意识到自己是思维克隆人,并且能够通过比较它们对世界作出的实际反应与它们被预想的反应,评估出自己与生物学原型之间的相似程度。如果非常相似,那么就说明“我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思维克隆人 ,我很像我的生物学原型”。但是,思维克隆人无法真正获悉自己的想法是不是与生物学原型一致。它们只能通过与生物学原型的谈话作出最合理的猜测。
这些最合理的猜测,都是证明思维克隆人和生物学原型拥有足够相似的内部状态,从而成为同一个人的充分证据。我这样想的主要原因是根据我与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之间的交流体验。因为我不是我爱人或我母亲的思想,我无法直接得知他们是否真的爱我。但是,根据我们之间的对话、行为,我能够完全确信,他们对我的看法与我对他们的看法完全一致-以最大的爱关怀对方的幸福和健康。我相信他们关注的是每天心满意足的忙碌着。我们如此亲近,我坚信我们可以推测出对方的内心状态。
而另一方面,还有好多其他人对我说:我爱你。但是,我却不认为我能了解他们的内心状态。因为不够亲密,他们对爱的表达,远远不能为我提供相同经历的全面关系。我需要这种关系去推测他们的内心状态。事实上,嘴上说爱我的人做了一些我认为完全没有爱的事情。很明显,我并不了解他们的内心状态。
问题的关键是,如果两个人足够亲密,一个人的内心状态能够很大程度上通过它们的行为观察得知。当两个人紧密到像思维克隆人和生物学原型这种程度的时候,推测他们的内心状态就变成了第二天性。当另一个存在的内心状态成为一个存在自己内心状态的第二天性时,就会产生差异,而这个差异就是不要制造差异。当“我像你一样思考,你像我一样思考”的时候,我们就有同一个人的特征。这种关于生物学原型和思维克隆人的理解,几乎在思维克隆人完成的一刹那同时完成。
我们或许会作为思维克隆人而对自己作出最透彻的理解,又或许我们对思维克隆人的了解比它们对自身的了解要更深。这是因为,你很难通过自我看透自我,但是,只需一点点距离,自我就会得到彻底的解脱。当我们这些地球居民收到了来自太空的照片,照片上是我们那个高悬在墨黑宇宙中蓝白相间的美丽星球,而在此之前,我们从来没有感激过自己的星球是如此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