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天是焦灼、纠结的,是母女之间的力量博弈和纠缠情结。我感觉到自己破坏了孩子唯一的周末。
昨天跟女儿说,妈妈明天上午休息,女儿开心地说:那我们去逛超市吧。我已经连续一个月的周末都在上班,逛超市是女儿繁重的课业之余最喜欢的活动。
每个周五晚上和周六一天,女儿都要上补习班和声乐课,周日是她唯一能自主的时间,虽然在这一天要完成很多作业。
今天早晨,我心里打着小算盘,想着晚上有安排孩子学堂的课,必须写完作业再去逛超市,这是我的第一个假设和权威表达,女儿马上说,那我不去超市了,你和爸爸去吧。我的一句话拿走了她逛超市的兴致。
下午我有意无意地跟她提到,我三点出发,你是三点跟我一起走,还是五点自己坐车去。女儿开始表达我不想去,神情默然,我说,当初是你自己签字保证参加完六次活动的。女儿说,那是你逼我的,我选的不能完整参加,你逼我改的。每次去都很无聊,花我五个小时的时间,还要吃垃圾食品。
妈妈请求你,这个项目刚开始,我们也在想办法设计你们喜欢的活动,在刚开始的阶段的确是难的。
快要出发前,我站在她的房门口,扶着门框,她坐在书桌前玩着手机游戏,软话硬话都说了,她依然不肯。我继续站在门口,沉默地看着她,过一会儿她就会看我一眼,继续表达着不去。那时的我可以说是一副我用目光战胜你的霸道,这样几个回合下来,她终于妥协,好吧,我去我去。
开车在路上我的内心是忐忑不安而纠结的,如果她屈服于我的意志,失去了自我,我会很难过,如果她尊重自己的感受和意愿,退出我主持的项目,我也会感到懊恼。我问自己:她如果真的不参加我的项目,会怎样?我想不出一个明显不利的确定答案。抓住紧紧不放的背后我的恐惧是什么?
在孩子的时间局里,正印和偏印透天干,妈妈在这两个角色间不断切换,在她眼里,妈妈有善解人意、温柔慈母的一面,也有专横武断的强硬一面。我也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在关系里善用的软控制模式。
五点后女儿已经自己坐车到了课堂,她顺从了我的意志。孩子在一次一次和父母的斗争中长大,我为她的独立思考和勇气感到欣慰,同时对她异于常人的言行深感担忧。孩子独立于父母又忠诚于父母,始终会在成长的过程中从父母那里挣脱,宣告自我人格的独立。
晚上女儿下课后,看到她课后协助老师收拾着教室。我们母女手挽手走在回家路上,她教我用叹气来发泄情绪的方法,我学着她的模样叹气,一路上我们聊着小金人、居里夫人、梅丽尔斯特里普、老佛爷、香奈儿,女儿谈到了自己的理想是获得格莱美音乐奖,就是提名也好,然后我表达了这个暑假想组织孩子们出游的想法,女儿很有兴致,一路上思考着去哪里,英国看泰晤士河、东北玩雪、还是深圳动漫展……挡都挡不住她的创想。
一天下来的较量,有和自己内在的较量与挣扎,也有和女儿的较量对治,看似横亘于两人之间的高山深壑,此刻已消融在轻松欢畅的对话之中,在我们之间有爱在流动和升华。蒙台梭利博士说:孩子是问路的客人。终有一天她会离我而去,奔向她自己的道路,问询自己,我是否真的用待客之道善待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