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长在金塔,工作在金塔。
近年来,我耳闻目睹了城乡面貌的变化,也切身体会到工作环境的改善,深深感受到了时代赋予金塔的发展机遇,感受到了牢记初心,自强不息的金塔精神。
现就选取“胡杨林”“柏油路”和“头脑风暴”三个关键词来说说我的感触吧!
02
金秋胡杨迎来八方游客。
我喜欢运动,晚饭后和好友骑行胡杨林,是我的必修课。今年的胡杨林景区改造力度很大,拓宽了胡杨大道,增加了景观栈道,修复了亭台楼阁,建设了美食广场。收费标准和路线都未变,许多措施还比较人性化。
先看看胡杨林的秋景吧!茂密的胡杨千奇百怪,神态万般。粗壮的几个人难以合抱,挺拔的有七八丈之高,令人叹为观止。幼小的胡杨,叶片狭长而细小,宛如少女的柳叶眉。壮龄的胡杨,叶片成卵形或三角形,犹如兴安岭的白桦;进入老年期的胡杨,叶片才定型为椭圆形。在同一棵胡杨树冠的上、下层次,还生长着几种不同形状的叶片,可谓奇妙绝伦。
胡杨之美,美在形态,美在神韵!我曾写几句诗,表达当时的感慨:绝胜烟光是胡杨,林海送目正鹅黄。两旁又见菊花好,一路怎知湖水凉。镜头秀色涌画意,胸中豪情动诗肠。秋风不负游子意,彩虹卧波古韵长。
其实,景区建设只是冰山一角,金塔城乡变化还很多。新城区的文化中心建设,西湖景区续建,航天大道改造,城中心商业区建设,城乡道路整改,这些工程都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将金塔经济拉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03
柏油路通到了老家门口。
“生态文明小康村”是今年的关键词,我年老的父母也赞不绝口。40多年的居民点,和我年龄差不多,门前的马路,虽说后来硬化了,但还是显得沧桑与落伍,居民房屋大多破旧了。通往外村组的路早就坑坑洼洼,许多桥梁也年久失修,特别是几处高桥,很高也不平坦,多少年了还是老样子。
记得小时候,外婆家离我家不远,有时她要回家,我骑自行车去送。我年龄小,外婆又裹着小脚,骑车要经过两个高桥,我是拼了全身力气的。桥下面是深水沟,我生怕上不去桥,有什么闪失,真是胆战心惊,如履薄冰。等上了桥后,我会出一身汗,也出一口气,这事我从未给人说起,怕别人笑话。
今年,就仅仅半年时间,已经旧貌换了新颜。我回老家看到的情景是:路垫高了,桥铺通了,安全、宽敞、平整、漂亮,笔直地的柏油路,通到了老家的门口。
再看老家的门墙,既熟悉又陌生。前墙和大门都改建了,贴了瓷砖,还装饰了门面;门口的梨树都被砍了,就剩两棵枣树和两棵杏树,家家户户门面看起来都一样;门前的水渠重新整修,渠沿都硬化了,整洁多了。以至于到家时,久未回老家的儿子都认错门了。
我老家的变化,只是金塔农村变化一个缩影。耳中常听到《金塔是个好地方》,我觉得,金塔的变化本身就是一首明快的时代进行曲!
04
活力课堂激起的头脑风暴。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学校硬件设施大大改善,教育均衡发展正在深入实施,教育教学创新已经全面展开,教学质量也逐年提升。让我感受最深,还是活力课堂改革给师生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我就选取最近的一个语文课片段来佐证一下。
学习韦庄的《菩萨蛮》时,两个同学朗读后。我肯定说:这一回诵读效果比楼上同学好多啦!
再由马欢同学疏通文字,并解读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她抓住了“只合”的意思,是说作者“只应该”住在江南。并且结合“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几句白描,分析出景色美、生活美、人物美的江南的特点。
接着我追问:这首词的主旨句,或者说直抒胸臆的是哪一句?大家齐声回答到:是最后两句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我回应道:在手法上,这两句叫“卒章显志”,又叫“以情做结”。那作者因何“须断肠”?
韩鸣同学不假思索,起身说道:因为景色美、生活美、人物美,所以他就乐不思蜀,不想回故乡啦!我追问:乐不思家,就这样简单吗?如果真是这样,这首词也就格调不高,没有正能量,也就没有学习的价值了。
关键时候,总是马彦茹同学出场,她说:大家应看看课下的注解,韦庄是因家乡战乱,滞留江南,无法回去。这两句词,我们应该辩证的理解,抒情主人公是思念家乡,但一看到家乡的残象,内心就更加的悲伤,所以说就不要回家乡了吧!
我肯定了马彦茹同学的观点,接着做了总结:鲁迅的那句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韦庄说“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所以我认为:韦庄不是真正的猛士!
这就是我身临其境的课堂对话,是师生互动激起的头脑风暴!
05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看到了也投身到了家乡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我坚信只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忘初心,追求卓越,就能续写金塔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