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启工作状态,就收到了几封待处理邮件和三四封邀请函。正式恢复工作该有的状态,进入工作模式。
从今年开始,基本都没有和北京大学有后续的线下合作,有事也是工作时段,线上解决。休假期间我的所有工作都已交替完毕,故而无事不打扰,这是我的休假准则,只有紧急事件属特殊情况时才会致电。
偏偏我人当时在江苏出行,就接听到了来自北京的工作电话。打来电话的并不是某位教授,而是某位特助,被扰了清净的我自然是心里不太爽,言语点到立马挂断了电话,不再理会。
合作机会其实一直都有,经过这几年的合作经验来看,不少大学也是有挺大的合作空间。只是我还没有考虑好,到底怎么来安排后续的工作。
毕竟,一项长期合作,需要思考和实地考察的方面是很多很多的,我也深知几年的时间就只为做好一件事情,这需要倾注多大的时间和精力。
至于下个月该往哪里飞,是近几日才于沪返程,且思量而行。
假期结束后的第一个晨会,大家都直呼太想念。
我有些诧异,因为也没有分别很久啊,只是半个多月没开晨会而已。她们却说这段时间都仿佛少了一位人生导师一般,当然我也是第一次了解到,原来我在她们心中还处于这样一个特殊的位置。
我想,世间一切的拥有,都是有先决条件的。
父母爱我们,支持我们,那是因为建立在亲子关系之上的亲情。
学业有成,那是基于十余载的寒窗苦读,才换来今日的收获。
事业成就,也是人生经历挫折、失败,不断的尝试、拼搏才换来的。
所以,若想拥有,就要先努力,若想持久的拥有,就要更加努力,才能配得上这拥有。
晨会后,如果课题进行的很顺利,那么同学们都很喜欢跟我讨论人生,我也会预留一些时间来陪她们聊聊心事。许是同龄人的原因,总之聊起天来没有违和感,她们也很乐意向我分享一些,无法与父母言说的事情。
经过这几年从事教育行业,虽然我不是大学老师,但是我也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当代大学生的辛苦与不易。特别是国内一本重点大学的孩子们,她们从小成绩就比较好,各方面都比较突出,但她们的身上也总是在无形中被父母和亲人们寄予厚望,这样一来无形的压力就很大。
通过这几年,就我的工作经验来说,多数父母其实都并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论孩子优秀与否,父母与孩子之间大多都没有共同语言。孩子也不愿意将心事说给父母听,她们宁可将一些心事藏在心底,亦或是诉说给一个陌生人听,也不愿意分享给自己的父母,让他们去帮助自己寻求一个更好的选择。
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想,多数原因还是在于一家人生活在一个家庭,处于一种不平等的状态。父母希望孩子能够努力学习,出人头地,希望他们有更好的发展,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孩子好。
但孩子需要的其实一份平等和关心,希望父母能够了解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加到本不属于孩子的意愿中去,一旦这件事情无法达成相互间的尊重与共识,也就成为了众多中国家庭所存在和正面临着的沟通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