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就觉不对劲,短信提到的两位老师虽然年轻,但都在各自的领域小有名气,真想了解,他们各自的简介、科研成果及发表的文章在网上就可搜到,不需要发正式的简历过去。
更何况需要简历应该直接联系他们本人,我可当不了他们的代言人。虽然之前申请课题的时候,手头上的确有他们的简历,但我也不能在未征得他们同意的情况下,随意将他们的简历发出啊。而且课题申请对于高级职称的人来说是有限项规定的,超过了不能申报,不问清楚对方情况,贸然申报,先别说能不能申请上,形式审查的时候就会给枪毙掉。最重要的是一旦把正式简历发过去,会给人一种错觉,默认简历里的人答应参与课题申请,他还可以将两者进行比较,择优选取。
可是凭什么呢?
谈合作,最起码要平等,你在你的领域有所建树,人家也是旗鼓相当,想合作,或是自己主动出击,或是找第三方联系,坐下来面对面交流嘛。不同专业思维碰撞,找到合作的点,明确好方向,真到书写标书申请课题的时候,再跟人家要正式简历也不迟啊。有时候,尊重别人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对自己专业的一种认同。
由于所在交叉学科的关系,经常要跟医疗科技公司打交道,所以对医疗科技公司的运作还是有所了解的。其实医疗科技公司跟单纯的医药器械公司有着很大的不同。在当前“以药养医”的大环境下,医药器械公司代理商与医生关系相当微妙,为了推销他们的产品,可以说是使出浑身解数讨好临床医生,不光金钱交易,牺牲色相的事情也是时有发生的。
研究生在读期间附院的“亲子门、艳照门”事件就曾闹得沸沸扬扬,据说有位女药代为了销售业绩,不惜与多位外科医生有染,以至于自己孩子出生的时候,丈夫只能去做亲子鉴定,确定孩子是不是自己的,这边丈夫闹离婚,那边女药代要挟其中一位外科大夫要成婚,不从便恼羞成怒,将对方艳照上传网络,真是好一出跌宕起伏的狗血剧!
可医疗科技公司从一开始是没有成形的产品的,需要跟临床医生合作开发,先是临床医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然后科技公司介入提供技术支持,双方共同合作研发产品,解决临床问题,同时就知识产权、专利转让等方面达成协议。
也许是周围真正含金量高的科技公司不多,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也可能科技公司的销售部门是从传统的医药器械公司跳槽过来的,所以他们还是之前的观念,对公司科研技术团队的背景、方向、实力了解不够,不能从专业的角度跟临床医生进行深入交流,更多的只是讨好,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样的方式,谈什么合作呢?
真正的合作,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对等和信任。
对等是双方在眼光、实力、专业水平等方面旗鼓相当,不存在等级及从属关系,信任是在了解各自信誉、背景的情况下,双方达成共识,相信通过双方的努力能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强调对等,因为它是信任的基础。越是迎合讨好,越不被人认同尊重。还不如认清现实,打造自己平等对话的基础,合作反而来得容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莫过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