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上:
(1)学硕主要是指学术型硕士,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为主;
(2)专硕主要是指专业型硕士,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
(3)简单地说,学硕侧重科研能力培养,专硕侧重实践能力培养。
2.专业设置上:
(1)学硕是按照学科来设置专业的,因此所有本科专业都能在学硕找到对应的学科,而且会有细化研究方向;
(2)专硕由于侧重实践和市场需要,因此设置了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警务、应用心理、新闻与传播、出版、文物与博物馆、城市规划、林业、护理、药学、中药学、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等19种硕士专业学位,并不能实现专业全覆盖,部分专业如哲学则只有学硕而没有专硕。
3.考博:
(1)学硕在毕业时都有小论文要求,并且导师也会侧重科研能力培养,因此在考博上是有优势的,而且如果所在学校有博士点,是可以申请硕博连读,节省时间且不用参加竞争愈发激烈的“申请考核制”或者统考;
(2)专硕由于侧重实践能力培养,因此在考博时会有劣势,而且专硕是不能参与硕博连读申请的,但是在项目比较多的理工科专业如计算机、医学,则区别不大,可以放心考博;
(3)当然,不管是学硕还是专硕,都是可以考博(申博)的,能否考上也更多取决于自身科研能力与潜力。
4.竞争难度:
(1)由于越来越多的学校将越来越多的学硕名额投放在推免中,而且学硕总体名额也出现了减少的趋势(满足市场的人才需要),所以学硕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如今年的马理论突然火爆让许多考生都措手不及;
(2)专硕名额会进一步增长,在硕士生群体中会占有更高的比例,而且市场也对专硕有了与学硕同等的认可度,部分专业的火爆程度堪比学硕(如会计、金融、学科教学);
(3)从整体看,由于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与社会对学位要求的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人会投身考研大军,考研难度在近几年还会提高。
5.考试科目:
(1)学硕一般都需要考政治外语两门公共课+1-2门专业课。其中,政治为全国统考,部分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类)的外语科目为高校自命题,其余专业大都考英语一,而大部分专业的专业课为高校自命题(历史学学硕存在专业课统考);
(2)专硕较为复杂:大部分专业考的是政治外语+两门专业课,其中部分专业有专业课统考卷(如经济学联考、法硕、333教育综合);会计、审计、工商管理等专业则参加管理学联考,只考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和英语二两门,一天解决。
以上是关于学硕和专硕的简要介绍,如有疑问可在评论区留言。如果想了解更多考研信息,可在评论留下你的问题,学长会尽量回复,部分典型问题会单开一条微头条进行详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