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海子的诗》

  青春在诗歌里找到出口。

  20世纪90年代末,我爱上了诗歌,既读诗也写诗。我买的第一本诗集,记得是高中时,一本中学生的诗,书刚买,最多就翻翻,被同学借走,也没还我。但能说清楚的是,我拥有的第一本诗集是《海子的诗》,它对我的影响较大。从读到海子的诗开始,我就喜欢他的诗,迷恋他的诗,至今不变。海子的一生短暂,又一生幸福。他为诗歌而疯狂,而最疯狂的事无疑为诗而死。天才的陨落,让广大平庸者、苟活者,不禁唏嘘,而他纯粹就是诗人,他是我们难以想象的诗人。

  199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蓝星诗库”推出《海子的诗》,由海子生前好友西川选编,精选海子短诗160多首及长诗《弥赛亚》的一部分。责任编辑在后记里说,此本短诗集,由于工作安排和人员变动,历经周折,时间拖得很长,从1991年秋天编稿,到1998年才和读者见面。这本诗集版权页上注明,1995年4月北京第1版,1998年3月北京第一次印刷,印数10000册。那年秋天,我刚好上大学,在南平读书,在市区河滨路闽北大饭店旁边的一家小书店里和它不期而遇,而它冥冥之中成了我的阅读史上的一部经典诗集。时至今日,几乎隔一段时间,我都会拿出翻翻,其中大部分诗章我不敢说熟读成诵,却也耳熟能详。

  《海子的诗》是我个人阅读史上的一个惊奇。它深深震撼了我,常读常新。至今,以一本书深深影响着我,让我念兹在兹的不多。《海子的诗》是摆在我案头上的书,被我翻烂的书。海子的诗,以他丰富的想象,刀削斧劈的抒情,纯净优美的语言击中了我,其中之妙,难以言传。海子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渴望,比任何人都敏感,比任何人都强烈,只有敏感和强烈,加上青春烈焰燃烧,加上对生活某种隐隐约约的失望、无奈,让他从生活中早早地退却,而这种退却是干干净净、彻彻底底的,是和一个时代的告别,而这个时代是我不了解也不理解的时代,那是20世纪80年代,一个激情和浪漫火花四溅的时代。若干年后,在海子离世十余年后,我和他相遇了,那时,我并不懂得那份敏感、单纯,却能欣赏它的优美,它的震撼直击我心。他的诗,按现在的眼光看,并不晦涩,还简洁明快,却也难懂,那是一个多义的时代。

  我多少受海子的影响。海子不仅仅以他的天才早慧震撼我,折服我,让我仰慕他,学习他。他是天才的独立者,茕茕孑立者。我学他的诗,亦步亦趋,没有人可以成为第二个海子,但可以成为他的追随者。而他身后,发生的一切,他并不知道,他属于一个时代。他属于20世纪末中国的天才、伟大诗人,而这种伟大在日后,越来越深入人心,彰显着他的价值,他不是过眼云烟。我认识海子的时候,是个不经事的青年,正值亵渎偶像,蔑视权威,反对个人崇拜的年龄,但他确确实实成了我的偶像。

  和文字结缘,挚爱诗歌,得到过诗歌的滋养。至于后来的海子热,他的诗被抬举到诗歌的王位,太阳照耀,我不见得这样高大上。当初,我只是单纯喜欢他的诗,喜欢他诗歌的纯粹,我并不认识、理解他的诗,但我喜欢读他的诗,感觉很好,这就够了。而他的影响,细水长流,润物无声。

  因为写诗,我的语言曾被认为碎片化,跳跃性大,逻辑混乱,不符合行文规范,有点四不像,以至于我写的毕业论文,导师有意见,说我论文怎么写得像诗一样,无从下口,论文答辩时,不知要问我什么,而我大学几年,似乎也就这件事,让我挺骄傲,把导师给难住了。我的思维混乱,胡乱穿插,那才是诗人的个性。

  海子的诗从来没有从我的阅读视线走远,一直存在我的阅读中。他的诗,给我力量,温暖着我,激荡我热血的青春;他的诗,让人到中年的我回味无穷。他的诗歌意象,时不时跳到我诗中,他对太阳、大地、麦子、诗歌王位的歌咏,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向往,温暖着我心底的记忆。

  人生有涯。在有限的阅读史上,能和一位心仪的诗人或作家产生同代或隔代交响,同弦共振,琴瑟合鸣,这不是容易的事。而喜欢海子,虽说不上狂热,视他为神,但在我刚刚热爱诗歌之时,他出现在我眼前,读到他的诗,冥冥之中,不偏不倚,不早三年,也不晚三年,就在那一刻相遇,也是机缘巧合。何况,直至今日,我仍没跳出他的影响。海子的诗成了滋养我的诗歌源头之一。感谢海子。感谢海子的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