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律100天精时力训练营 5.6#
这是2019年10月12日<崔律·100天精时力训练营>之<体力管理篇·5.6本周复盘&答疑>的学习日志。
1.【知识】我在今日课中的收获:
1.1深度思考的能力和意识
本周课程我一直认为比较简单,这两天侯蕾和崔律做的示范,让我看到了从貌似简单的知识中也能做到深度思考。
侯蕾小伙伴对形式和内容的思考,我的体会有三点是我没有去做的。
1)学习了新知识是否时刻地有意识的去实践。
2)实践效果不好的时区分方法错误,还是内容错误?
3)实践成功时有没有总结反思,提炼规律?
1.2崔律揭秘日志逻辑
听课的时候,我想不起来自己是什么逻辑写的作业。回看了这周的日志逻辑和崔律设置日志逻辑是不一致的。我就是崔律说的审题不清乱答题的那种学生。
为什么审题不清乱答题呢?因为我在把日志当成日记在写,就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忘了在精时力日志的角色是一个学生。那么就像在学校里的学生,如果写自己以为的,那么就会学不透或者学不到课程的内容。在精时力课程中,就会实践走偏了也不知道。
1.3答疑的思维训练
1)存在问题的频次如何?频次不同解决方案会不同。
2)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上课困了,除了趴下睡会,还应该有预料在昨晚多睡会,或只能偷偷打瞌睡。
1.4崔律的小剧场
1)崔律早起失败的案例。如果超过预期的结果出现了,要去反思出现这个结果的原因,避免下次出现类似的情况。
2)路途时间的合理安排。这个小案例里,我看到了崔律两个习惯。一个是做计划的习惯,计划不止针对一年、一个月、一天,可能仅仅几个小时,有计划和无计划都是不一样的。二是想着下一步任务。因为堵车误时,崔律想到晚上的任务就又赶紧补了一觉提升精力。我们要像崔律学习随时随地都做一个有准备的人。
2.【检视】昨天睡眠计划实践结果:
2.1小睡计划:在中午午睡30分钟、在傍晚小睡15分钟
实践:中午1点午睡了27分钟。在傍晚没有小睡,因为感觉精力还可以就扛到晚上再睡,事实上并不理想。
2.2微睡计划:在下午5点公交车上可以眯一会儿。
实践:因为晚上孩子被别人接去上课,有点担心,心情受到影响,又怕坐过站,就没有微睡一下。实际在车上时间有18分钟,可以调节好心情眯着眼睛休息一下。
2.3晚上睡觉计划:10:30睡,6:00起。早晚按照自己设定的日程表执行。
实践:11:00睡着,4:34起床。原计划10:20上床,10:30睡觉,但10:20发现自己还没换睡衣和打卡(日志已经写好了),就换睡衣,然后打卡,就过了10:30的点。此时孩子也还没睡着,孩子就和我说了会话。10:45才上床,估计在11:00睡着。在4:34醒来,因为这是我从计划10:30睡觉几天来第3次在4:30左右的时间自然醒来,我想尝试一下自己如果4:30起床的话这一天的精力又会是如何的呢?所以就起来了。
入睡程序和醒来程序执行情况。今早的醒来程序符合自己设定的流程。但入睡程序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任务预计时间不足,还有对孩子的行为规范不足,导致发生意外。
2.4睡觉前后家人相处模式的改变计划:晚上9:30后不能吃任何东西,调暗灯光并且轻声说话,尽量不讨论问题;早上起来开大灯,大声的互道早安,然后大声的笑一笑。
实践:
9:30后不吃东西:我和老公做的到,孩子破戒,但她说明晚她就能做到。
调暗灯光:我和孩子能做到,老公做不到,老公对我的要求不屑一顾。
轻声说话,不讨论问题:一家三口都能做到。
早上开大灯:大家都没有意见。
起来大声互道早安:三个人都能做到,孩子会忘提醒的时候会及时补上。
大声笑一笑:只有我能做到,孩子会微笑,老公把我当有病。
这样做了之后,家里整体气氛会有变化。尤其是孩子,晚上她不会受到我无故责备,说她不好好睡觉,老公原来都到一点才睡,最近几天11点多也睡了。我发现只要自己做好了,就不用去劝家人,他们自然也能做好。
2.5继续改进计划
1)晚上睡眠的改进:
把对孩子的行为规范要求列入入睡、醒来程序,并且跟孩子做充分沟通,让孩子学会规范自己的睡觉程序。
4个睡眠周期的尝试。最近几天执行5个睡眠周期,从10:30-6:00,实际每天4:30左右会醒来1次。在4:30-6:00的睡眠一直处于“要不要起来,还睡不睡”的纠结中。决定尝试4个周期的睡眠。
2)小睡的改进
中午固定小睡30分钟,在吃完中饭休息20分钟后开始午睡,午睡后醒来做一个10分钟的醒来程序。
傍晚的小睡20分钟。一个是如果傍晚有坐车的可以在车上完成,如果没有坐车,在家完成。在吃完晚饭20分钟后,小睡20分钟,并设定闹铃。
3)微睡的改进
因为早上4:30起床,那么在早餐后的大概7:30到8:30之间,可以打个盹。
最后,根据一周的调整,我的睡眠安排如下:
睡前准备工作:9:00--10:00
晚上睡眠:10:30--6:00
微睡:7:30-8:30之间睡20分钟
小睡:中午13:00午睡30分钟
傍晚6:30--7:30间睡20分钟,或者公车上打个盹儿
3.【周结】我在本周课的成长:
3.1课程学习带来的习惯改变
1)有精力没时间的观察。在回答没时间时都会提前思考一下是真的没时间么?
通过6天精力图表和自己日清单任务的完成度,本周日清单的完成度较前几周有提高,尤其是指导孩子练琴这部分,以前觉得是没有时间,实践证明是没有精力跟孩子做充分的沟通和陪伴。
2)有节奏的消耗和提升精力。克服了我万年瞌睡虫的状态。
下降--提升--下降--提升就是有节奏么?通过观察发现存在的问题:不会有意识的消耗和提升,在被动的做提升,是没有节奏的。
仅仅是根据精力不足来进行提升,而精力怎么消耗掉是随意的。精力使用的不规律导致我每天有一种万年瞌睡虫的状态,总是睡不醒,动不动就觉得困。
通过一周的摸索,我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在早上起来精力值较高,有意识的安排任务消耗精力至中午,中午午睡后开始有意识安排任务消耗至下午5:00,然后再通过晚饭和傍晚小睡提升精力,晚上陪伴孩子收拾家务再消耗精力,在晚上10点进入晚上睡觉状态。
形成这样的精力消耗提升习惯,我的精力折线图最后每天都趋于统一的状态,那么今后预估安排任务和完成任务就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应用:从今天开始决定4:30起床,那么就和前几天形成的精力调整有了一个变化,需要在7-8点有个补充精力的环节,这样就不会打破精力的调整时间变化。而早起的两个小时安排什么样的任务又刚好让我在7-8点需要补充精力呢?一周的观察我有安排任务的方向。
3)睡眠周期的调整,入睡、醒来时间的确定。
通过几天的实践,我确定了10:30入睡,6:00起床,让自己拥有5个睡眠周期,事实上连续几天的4:30左右都会醒来。开始思考也许并不需要5个睡眠周期,只需要4个就好,所以开始实行4个睡眠周期。
入睡时间的确定后,自己晚上睡前已经不玩手机了,应该说全天都不玩手机了。继去年听了崔律的课退出了微信朋友圈,今年我难道要退出微信这个大局了么?
9月入营以来叫醒我的是崔律,本周开始叫醒我的是梦想了么?醒来时间确定后,我就会把自己最想干的事安排在第一件。
4)睡眠程序的确定。全家睡前慢下来,醒后快起来。
对孩子的睡觉程序要求了很久但一直做不到,孩子老说我,你自己说的话都忘了,因为我对她的要求我真的不记得了。本周把自己的睡觉程序确定下来后,孩子的睡觉程序好像也顺了,全家在晚上9点后有一种慢下来的感觉。以前睡觉前像打仗,各种赶和催,最后还很晚睡。
这几天孩子早上都是第一个到校的,其实她还是保持了7点起床,因为程序明确,我们全家的动作都快了起来。以前早上感觉我一个人拖着一家子人蹦,但就是都不动,最近几天我早上轻松了很多。希望这种状态能维持下去。
5)日间有规律的充电。原来是乱充电,现在是定时定量充电。
崔律说通过训练充电几分钟续航几小时都是可控的。说实话,我是不认可的,我一直处于随时要充电,续航能力很差的那种。这周我开始懂得怎么有规律的给自己的身体充电,让自己保持精力充沛的状态。我这周最后几天工作学习加起来每天都能保证8小时以上了。去年我记得只有3个来小时吧,还累的不行。
3.2思维方式的改变
1)数据思维
我以前以为自己是一天睡24小时都不够的人,但通过统计分析,其实自己可能晚上只需要睡6小时就够。这个数据是我以前不敢想象的。
2)图像思维
对精力值的观察我是没有看出自己的问题的,但对于精力值图,我从图中发现了自己的低谷,在没有花意识去管理的时候的那种混乱状态,这都是图形给我带来的启示。当文字、数据都表达不清的时候,可以用图像来说明更客观直接。
3)假设思维
我每天都会挣扎自己要睡够7.5个小时,今早我突然觉得,如果假设我只需睡6小时又会是怎么样呢?为什么就不能给自己更多的假设和可能,就固定在一个方框里?
4)正向思维
原来我总是犯困,几乎每个小时都会犯困,我就会在心里说,哎呀,我不行了,我要休息一下了。但这周里我慢慢的会跟自己说,“充电时间未到,我不困。”这样我的犯困次数越来越少了。是因为在精力值记录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时候虽然困了,但精力值并不低,消除了困意还是能完成任务的。原来对我来说,所有的困并不等同于精力值低。
4.【疑问】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5.【其他】任何想说的话:
通过每天这样的写日志,我的实践、反思能力都在提升,本周就是通过这样听课--实践--记录--反思,这样的过程让我对睡眠的重视程度,真正的去执行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崔律今天讲日志逻辑的时候提到了身心合一的问题。我这周也是对这个词语有了更深的体会。就是我原来认识的自己和自己最近记录下来的自己是不一样的。比如,我原来认为自己每天睡的很多,所以需要睡的很多,事实证明我没有一天的睡觉时间是超过9个小时,几乎都处于8个小时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