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了该书第二十五——二十六章内容。
传统经济学一直认为人(尤其是经济学家)是理性的。在此基础上诞生的期望效用理论也在二百多年中被人深信不疑。但作者和其合作伙伴通过研究,发现了“期望效用”理论的不合理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前景理论”。
所谓前景理论,通俗地说,就是人们都有损失厌恶的心理,在“得到”时人们更倾向于回避损失,但在“失去”时则更倾向于冒险。
举个简单的例子:
A、抛硬币决定,如果是正面,你会得到100元;如果是反面,你就什么都得不到。
B、你肯定会得到45元。
上述两个选择,你会选择哪一个?这个选择题,大部分人都会下意识地选择B,你估计也不例外(得到45元。其实,理性判断的话,选择A获取的价值更大—按概率计算,是50元)。
换一个例子,还是抛硬币:
A、如果是正面,你会被罚100元;如果是反面,不会被罚款。
B、肯定被罚款45元。
这个题,你又会做何选择?相信你和大部分人一样,会下意识地选择A(宁可冒险赌一把,也不愿意被罚款45元、兴许抛的硬币就是反面呢。其实,理性分析的话,选择A的损失更大一些)。
上述两个例子,就清晰说明了损失回避,在面对得到时(第一例子),倾向于回避损失;在面对失去时(第二个例子),宁可冒险赌一把,也不想承担明确肯定的损失。
关于前景理论,还有两点很有意思:
一是关于损失厌恶,也就是说,人们对亏损的反应比对盈余的反应大得多。比如,抛硬币来打个赌:
A、如果是反面,你会输掉100元;
B、如果是正面,你会赢得150元。
理性来说,这个赌肯定要打。但你会轻易打吗?
二是在令人失望的事情面前,前景理论无法应对,这也是它的一大缺陷。比如,下面这个选择:
选择有90%的机会赢得100万元?或者选择肯定会得到15万元?
面对上面这个问题时,是很难选择的。因为如果选择后者,会心有不甘;若选择前者,一旦没有得到100万元,也会失去本来可以拿到的15万元,这个结果会让人心里产生非常失望和后悔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