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面临过这样的状况:要做的事情太多,而能用来做事情的时间又太少.很多事情早就过了原来的计划日期,一直在延期.而且事态越拖越严重,应做而未做的事情堆积如山,而为了挽回因拖延造成的损失又导致了更多的事情,结果形成了恶性循环,随时都有崩溃的危险.
事情太多当然是原因,但是还能不能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呢?当然有,那就是我们受到了”稀缺”的影响.所谓”稀缺”,就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让我们陷入稀缺的是时间的不足.
稀缺会对我们的思维造成影响么?答案是肯定的.一项研究表明稀缺会让我们的思想自动转向未满足的需要.比如,当你感到饥饿时,你会对表示食物的词语或是图片更为敏感,稀缺会迫使我们专注在迫近的事情上,这是稀缺给我们带来的红利.
然而另一方面,过于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事物.正如成语”管中窥豹”,只能”见其一斑”,所以这样的影响有时也被称为”管窥”心态.
稀缺会带来专注红利,但也会带来”管窥”心态.而”管窥”心态的影响是非常消极的,也是我们设法要克服的.
”管窥”心态的表现之一是会让我们忽视某些因素.所谓忙中出错,就是对”管窥”心态的贴切描述.当我们工作非常繁忙时,往往会为了赶进度而有意无意的忽略某些非必要的步骤,结果不是导致效率降低就是错误增多.
”管窥”心态的表现之二就是我们往往会尝试同时完成多项工作,试图能节约一些时间,比如边开车边打手机,边吃三明治边工作等等.结果只会将自己置于更大的风险之中.开车打电话导致的交通事故数不胜数而因为吃东西不小心弄翻了饮料而损坏的电脑键盘更是不计其数.
因此稀缺带来的”管窥”心态将会极大的影响我们的心智模式,使得我们一步步陷入贫穷与忙碌.
为了避免陷入稀缺导致的”管窥”心态,我们需要为自己营造更好的环境,也就是”余闲”.余闲是我们在拥有很大空间,不存在稀缺心态时的产物.
打个简单的比方,假设有个突发事件需要你立刻停下手中的工作去处理.这是如果你的日程表已经排的满满当当,你一定会为怎么安排这个突发事件带来的额外工作而发愁,是推迟任务A呢还是任务B呢?权衡这里边的关系一定不是容易的事情,这就是稀缺的状态;相反,如果你的日程表里还有大把的空闲时间,那只需要简单的安排一个空闲时段给这个突发事件就可以了,完全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压力,这就是余闲.
对于一个非常紧凑的日程表来说,任何事务的耽误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一个简单的失误会被无限放大,最终不可收拾.而余闲可以吸收掉一定程度的失误,从而降低失误的发生,也减小失误造成的后果.
今天我们探讨了”稀缺”和”余闲”的概念.我想现在很多人都处于”时间稀缺”这样的状态而不可自拔,研究”稀缺”是如何产生,如何影响我们的心智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下一篇我们就来谈稀缺如何产生和如何摆脱稀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