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本周干了几件事情在老家玉米地里掰玉米,读大败局,看了电视剧蜗居。
首先是劳动部分,每年的10.1长假期间只要家里的玉米没弄完,还好我在家,必定有我参与,从学生的哪个阶段起,我已经记不清了,显然除了爸爸,我就是壮劳力了,由于一年只有这一次的劳动,所以我很珍惜也很乐于做这件事情,每次第一天干完手都会疼,心里总会有这个念头在手疼之前一定要多干点,多干点,这么多年我老家从我还是孩提时的时侯家里种的粮食可多了:玉米,小麦,水稻,花生,芝麻,谷子……现在只剩下了玉米和花生。机械化的今天我老家的人们只要有时间和人力都还选择了人工处理。或许大家对土地饱有许多的情感。
上面的这些记忆勾起了我小时候的回忆:村旁有山有水,无论在哪个季节我们总能找到无穷的乐趣,春天万物复苏,柳叶的帽子,杨树的嫩芽打造的笛子。夏天烈日炎炎,池塘里生长的植物和动物都成了陪伴我们的礼物:荷花的淡泊清香,芦苇的翠翠欲滴,荷叶上大珠小珠的折射着每个滚动的灿烂,蝌蚪,青蛙的出现也会为你增添不少好奇。秋天稻田里的稻穗弯了腰,里面的蚂蚱成了我们追捧的明星,我们每天都在竞争着看谁捕获的最多。冬天最盼望的就是下雪了,下雪后的我们可以溜冰,上山抓野兔,放学可以在学校门口从上往下依次排队下滑……
一件件事情回想起来仿佛一段倒叙的穿越,仿佛回到了昨天。然而这一切却在当下的时间里找不到了她的身影:池塘已经填海还田了许多年,河流也因挖沙而枯竭,我们的粮食也随着农村进城变得越来越少,随着社会的进步看到的最多的就是工厂,楼盘和匆匆的人们......
读书部分是吴晓波老师关于改革开方30多年来许多企业从兴旺走向失败的思考,每个企业的发展都伴随着他的成功和失败,在成功学泛滥的今天,研究企业或公司的失败我觉得是很有必要的,是我们思考的一个考量,更多的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一种情怀在里面,吴晓波老师是我的偶像之一,今天7月20日有幸见到真身并得到了他的亲笔签名。可以靠颜值的他却用才华作出了很多贡献。最使我感动的是他和廖厂长的故事,他们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怀的知识分子。
追剧给我最大的体会是我们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在社会上立足,我常拿我的父辈,兄辈的人和我做对比,对比的结果就是内心越来越浮躁,我还是很世俗的看到大家取得的成绩,很羡慕,却很少思考背后的汗水。我非常认同剧中对海藻这个阶段的评价,社会阅历,眼界,地位都很浅,当然也包括我在内,不同的是我选择用自己的奋斗照亮未来的路。
我们身处的社会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进步着,我也在路上一直默默的寻找着,摸着石头磕磕绊绊的走着,希望未来逐渐清晰起来。
过完节后明显感觉比节前胖三斤,所以接下来把运动放到每天的计划里。不做时间规定但是保证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