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养成记》对我来说是迷糊灌顶。
他说不上来制作多精良,剧情设计多紧凑巧妙,恰恰是它的不够巧妙也不够精良,就是那一份浑然天成的自然感,让我突然体悟到生活的本质。
当面试官笑着问陈嘉玲,你认为快乐是什么的时候,陈嘉玲笑着转身,我看到了她的释然。
陈嘉玲是个俗人。
她有一个很平凡的家庭,一家人开着一间药店生活。大嘴巴超会讲的阿嬷,超爱面子又胆小的阿公,有些怕老婆和孝顺的爸爸,和那个有些虚荣偶尔攀比的妈妈。陈嘉玲的成绩一直不是最好的,作业也常忘了写,学钢琴做优质的淑女也没天分。
年近四十依然做着行政特助,处理老板的工作及生活琐事,有一个交往四年的好男友,好不容易盼望到结婚,却发现婆婆的控制欲很强,男友在家却是个十足“妈宝男”,
男友家不缺钱,有房,婆婆希望她婚后相夫教子跟着她上瑜伽、烘焙课,成为上流社会里的贤惠夫人,这对于近四十岁的女人来说,似乎没什么不好。
按照未来婆婆的设定,陈嘉玲发现,那不是她想要的自己。
有多少人敢于放弃这一切呢?
成年人做选择很容易,放弃却往往需要很大的勇气。
迫于压力生存的时候,会觉得人生很长,长到这份不喜欢的工作要这样压抑着生活多久才能结束,会常忘记了自己,翻起从前的照片才会想起,自己也曾是一个那样快乐的人。
有时候也在问自己,为什么当初要做出这样的选择,一个人跑到另一座城市生活,赌气般远离熟悉的一切和家人,值得吗?
值得的点在于,在这过程中,我不断地成长,打破过往的许多成见,在这里奋力的扎根想成为其中的一份子,至少,不再希望成为这里的异类。
不值得的点在于,在有限的生命里,能陪在渐老去的家人身边的时间少得可怜,甚至有时候也在怕不经意的一句话或者一瞥便成为最后的遗憾。
在过往的记忆中,陈嘉玲的阿嬷一直是个红头发很夸张也很有活力开朗的婆婆,看很多包青天,比赛输了在家里无时无刻面对墙壁哀嚎。
在陈嘉玲第一次对自己的身份质疑,不确定是否为父母亲生,离家出走时,扯着嗓子对着村里的大广播喊,还非常大嘴巴讲了很多陈嘉玲妈妈生产喂奶的糗事。
有时候也很八卦,想去参加唱歌比赛,在家里不顾跑调坚持鬼嚎……
印象中她一直富有生命力般咋咋呼呼的,可镜头一转,当近四十岁的陈嘉玲再一次回到家时,她变得那样脆弱和苍老,皱纹、花白的头发,佝偻的腰,好像年轻还是昨天的事情,只是一晃眼,那个穿着红裙子在台上唱着青春的阿嬷就变老了。
直到阿嬷临去世前,她才告诉陈嘉玲,她当了一辈子陈李月英了,她当了一辈子阿公的老婆,阿玲的阿嬷和阿玲爸爸的妈妈,她也想再做回李月英了。
在阿嬷那个年代,女人在出嫁后意味着附属,加上男方的姓,依附男方生活一辈子,她也会偶尔羡慕陈嘉玲,因为未婚,还可以继续自由地做自己。
作为女孩子,陈嘉玲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传统的女德,是“男女授受不亲”,长大后的陈嘉玲第一次做自己也就是在填写志愿的时候选择了离家很远的台北。
在临走前,陈嘉玲的爸爸拿着录像机发动全家录了好多话,那些细细碎碎的话现在看起来就像自己的爸妈对自己在外的嘱咐一样。
妈妈因为志愿的事情生气,表面上嘴硬不说话,还是在晚上偷偷起来打开录像机,一一地说准备了些什么,阿公会珍藏陈嘉玲小时候写过的、画过的一些字画当做宝贝一样,不管相隔多远,家人的惦念永远是最宝贵。
陈嘉玲之所以能够勇敢的放弃原本四年马上步入婚姻殿堂的感情,离不开从小家人给她的爱作为底气。
她确实不够出众也不够优秀,可在短暂的人生中做一个快乐的俗人也没什么不好,至少,那份坦荡的快乐是真正无价的。
很早之前,我一直在挣扎,是走还是留,我想到一个词“落叶归根”,接受自己的平凡没那么复杂,高处的果子自有站在高处的人来摘,而我,只需要站在自己合适的位置上,尽力快乐地过好每一天就足够了。
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那么幸运拥有和陈嘉玲那样开明的父母,能坦然接受陈嘉玲的晚婚和弟弟是gay。
我多希望多些这样开明的父母,明白这个时代,晚婚甚至是另一种形式的同婚,已经不是一件令人难以启齿的事情。
这个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也在不断地融合,“快乐、幸福”是永远不变的主题,变的只是形式和内容而已。
看到最后,我突然觉得,说人生长短其实也不尽然,人生更像是一个在围着“家”画圆圈的过程,兜兜转转,陈嘉玲还是选择了回到家人身边,和小时候的蔡永森还是再次遇见了不是吗?
陈嘉玲回到了小时候趴在围墙外看着的小屋,那间小屋里或许自始至终住着的都是陈嘉玲,只是她活成了小时候眼里的异类而被当做是“鬼屋”而已。
所以,当长大后的陈嘉玲和小时候的陈嘉玲真正在“鬼屋”相遇,一起粉刷墙面的时候,也是陈嘉玲四十年来第一次与自己真正和解。接受自己的晚婚,接受时间的流逝与人事变迁。
跌倒过重新站起来,忘记伤痛,重新出发,快乐地出发。
拧巴的人生不好过,拧巴的人也不会快乐,如果你问我,在这个世界上快乐重要还是钱重要,我想,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发自内心简单的快乐最重要。
人生在形式上是不断绕圈圈,而在时间上的长短取决于你对待人生的态度,如果你愿意,它足够我们治愈所有的伤疤。
我希望我们既可以像剧里的陈嘉玲那样,拥有做放弃这一选项的无畏,在不管在哪一刻跌倒都可以重新站起来的生命力,也可以像陈嘉明那样,有面对自己与众不同的勇气。
放弃虚无的梦想与挣扎,认清自己,就做个快乐的俗人吧,最差又能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