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风雨兼程,惟内心平和才是真正的强大

外面在下雨,叶欣站在家门口。

夜深了,可家里仍热闹喧哗,时不时就有尖厉的笑声传出。尽管楼道里的穿堂风很大,但叶欣一步都不想迈进去。

她讨厌家里高朋满座的氛围,糟乱嘈杂令人头脑发胀,听见了总觉得像有千百头巨兽捶打着她的心脏和大脑。

一股厌恶情绪从心里升起将她结结实实包围起来,叶欣感觉自己情绪快要崩溃了。

叶欣的确够可怜的,她的母亲不但喜欢邀约众人到家里聚会打牌,还极其强势,没什么文化,爱干涉子女的事,很多时候,都是蛮横不讲理。主要靠打骂教育。据说有一次,她的妈妈就不分三七二十一,在家逼着她认错,不说不准出门,她瞬间就有想死的冲动,差点就拿头撞墙。幸亏当时旁边有人拦了一下,事后细思极恐。

叶欣含着眼泪问我:“怎样才可以内心强大,才不会被一点小事弄得情绪崩溃?”

我一个字一个字的告诉她:“一个人再内心强大,都会遇到让他们情绪崩溃的事。”

只不过他们更明白,此刻的情绪崩溃不过是摧毁了他们心中的某个错误的观念。他们很快就会重新建立起更有利于自己的认知系统。在心里把拖垮他们、阻碍他们的东西扔掉,重新填入一些新的正能量东西。以此渐渐免疫伤痛,让情绪逐渐平和获得成长。

“叶欣,我们之所以能在这个凉薄的世界深情的活着,是因为我们善于思考。”

所以在情绪崩溃的时候,回荡在大脑里的应该不是如何自残;不是做任何决定;而是一遍一遍的思考:

“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精神崩溃的?”

这样的思考,可以真正帮助到你,让你内心强大,不会被一点小事再弄得情绪崩溃。

说到情绪平和,心态稳定。不能不提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汪曾祺先生。

汪先生一生其实是很不容易的,年少时爆发抗日战争,不得不一边避难一边辗转借读于各种临时学校和私塾。勉强读完中学。

为了上大学,他又多处辗转各种奔波。从上海到香港、越南绕道到昆明,最后才考入西南联大文学系。

毕业后,历经千辛万苦、失业了很长时间才在北京历史博物馆找到一份工作。

安顿下来舒心的日子没过多久,1958年又被打成了“右派”,下放改造多年。

可以说他的大半辈子都是在磨难中度过。他肯定也有无数个情绪崩溃的时刻,但他在人生最低处也没有放任自己破败。

他说:“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我希望成为一个温柔的人……”

先生熬不下去的时候,他就让自己忙碌。写文章、画画、练字、学唱戏、做菜……忙的不亦乐乎。在忙碌中调和情绪,治愈伤痛。

从汪老的文章也可得到印证,无论哪个时期,他的文章总是那样的闲情雅致,豁达通透。

特别是《自得其乐》这篇经典散文,热气腾腾生活的汪老,哪里还顾得上情绪焦虑呢?

从《自得其乐》中我们发现,汪老的精神世界的确很丰盈。如此内心强大的汪老,不管在什么环境下,自然是无机心,少俗虑,不纠结,一颗初心,慢煮生活,随遇而安。

敬佩像汪老的这一类人,他们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也许会难过,情绪会崩溃,但总能凭借强大的承受力咬牙扛过去,并且每经历一次磨难他们的内心就更坚韧一些。困境带给他们的似乎不是迷茫和苦难,而是成长的能量。

一路风雨兼程,内心的平和才是真正的强大。

内心平和的人,日子里总能够保持足够的定力,努力做事,乐观生活,不焦虑,不急躁,他们虽然时时做着人生中最坏的打算,却尽力往最好处追求。

正因为他们经历了灾难与痛苦,故一切的变故都不再让他感觉世界突然被颠倒,或人生会变得面目全非。不管什么时候他们内心都是波澜不惊,所以在遇见挫折的时候,他们往往可以保持冷静的思考,最终将问题化解。

心理学博士凯伦说:

“我们的生活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你随时可能会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扰乱心情。与其随波逐流,不如有意识的做一些喜欢做的事,帮助自己调整心情。”

当心情糟透了的时候,不妨去慢跑,去逛街,去买菜,去做饭,去读书,去感受,去经历,去陶冶性情。

只有当你看过热热闹闹活着的乐趣,看过金戈铁马,看过大江东去,看过繁花似锦后的大厦将倾,看过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再回过神来看自己眼前的种种不堪后,才会觉得它们是那么的不值一提。

你说你喜欢太阳,那就在阳光明媚时从阴凉处走出来;

你说你喜欢风,请在刮风的时候打开窗户;

你说你喜欢我,那就请把心门打开,让我进来;

“人不管走到哪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嘛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