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连续写日记262天,快9个月了,写日记已经形成习惯了,我就琢磨着用同样的方法养成一些其他的习惯,比如晨练、独处、仰卧起坐等。
我做事的模式非常简单,喜欢拆分成日计划或月计划,通过日积月累从量变再到质变,欲速则不达。
有时,所谓的成功很简单,就是你比别人更持久!
结果大多数人学习或训练,都是这样一种状态,刚开始接触激动不已,下定决心要执行,接着发现听起来很爽,练起来却很枯燥、乏味、无聊,还不见成果,呜呜~~~
在怀疑与纠结中洗洗睡了!
其实无论什么方法,都遵循一个原则:信则有,不信则无。
过去打完球,全身都是汗,特别累,全身乏力,今天打球,全身流的汗更多,三打三,没人接班,一直打还是很累的,其中一个同事刚打完球5个球就气喘吁吁,到球场边上休息去了,我们继续打,今天的感觉比之前好,投球也准了不少,好久都没有突破上篮,今天突破也觉得轻松了很多,起码跑得动了。
自然界有一个法则:用进废退,这个观点最早是由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提出,指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就像大脑,越是勤思考勤运用,便越灵活;而越是懒惰不动脑,大脑便会像生锈的链条,难以正常运转。
打完球后,媳妇推着儿子已经在球场边等着我了,我把球向儿子靠近,儿子脚一通乱踢,兴奋的在那里又笑又叫,小孩子一定要让他兴奋、舒展、绽放,这样他内心就会越阳光、灿烂、纯真...
推着儿子向回走,我和媳妇边走边聊,我说:“接下来我们要把运动、早餐都习惯话,形成一个日程表,每天到点就该干嘛干嘛,只要我们养成好习惯,儿子天天耳濡目染,自然会养成好习惯。”
媳妇说:“每天过得都跟程序一样,多枯燥无味,一点乐趣都没有。”
我:“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每天要做的事都基本是固定,你可以有序的做,也可以无序的做,有序看似给自己加了条条框框,每天都是按部就班,无序看似是自由率性,其实无序也是一种程序,就是一种混乱的程序,假如能把无序变为有序并形成习惯,你就不会觉得是限制,而是一种好习惯的养成过程,是一种美好生活的开始,这会在无形中就会让宝宝养成出一些优秀的习惯。”
媳妇说:“有点复杂,你写一份日程表,我试试看。”
我:“好的,不是试试,是一定要这样执行。”
不知不觉回到家中,儿子有点吵,媳妇抱着儿子去喂奶了,我在厨房洗了个脸、洗了手,西红柿和青菜都浸泡的差不多了,拿来菜板和刀,先用清水冲洗一下,在把西红柿和青菜汤浸泡的水倒了,打开水龙头,放了一盆清水再洗一遍。
这时候把锅拿过来用清水冲洗一遍,在里面盛适量的水,打开电陶炉,开始烧水,用刀把西红柿先破成两半,再切成小块,切完用刀在菜板一推,右手一拔,西红柿块就到刀面上了,直接就把西红柿放进清水里了。然后拿来青菜,用清水洗摘,去掉黄叶,再放到菜板上,切成四五厘米的菜叶,这时候锅里的水基本开了,向锅里放少许油,拿来面条放进煮沸的水里,用筷子把面稍微搅拌一下,让水全部覆盖面条,再把青菜放进面条里,稍微搅拌一下,去冰箱拿来一个鸡蛋,轻轻一敲,在锅的上方一掰,蛋清和蛋黄就落在面和青菜上,扔掉蛋壳,用筷子把鸡蛋搅散开,再放少许盐,整个锅里白里透红,汤浓浓的,醇香扑鼻,关掉电陶炉开关。
洗两个较大的瓷碗,刚好盛两碗,把喷雾式清洁剂喷到锅里,用防油腻的洗碗布把锅洗一下,一分钟将一切回归原位,叫媳妇过来一起端面一起吃,一般都坐在床沿上吃,正好看着儿子,儿子现在学会撒娇了,只要妈妈不在身边,就面向妈妈走的那个方向开始哭,眼睛睁得大大的,以前哭的时候没有泪水,现在开始有泪水了,看样子好可怜,我媳妇先把他抱一下,他立马就不哭了,然后在放到旁边,就开始吃面了...
味道比较清淡,汤的味道是比较浓的,但又是清淡的,有点酸,有点甜,入口特别爽滑,这样烫的青菜基本上是原汁原味的,不知不觉就把一碗面吃完了。
古语说:“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每一餐都尽可能吃七分饱,现在生活节奏快,基本上出现早餐吃的少,甚至不吃,中餐吃的快,快餐嘛,晚餐吃的好,吃得多,吃的晚,早餐基本上供应了一个人大部分的能量,结果很多人早餐没吃或吃的少,造成一天精力不旺盛,中餐和晚餐吃的快、吃得多,结果肥胖、高血压、高血糖慢慢就出现了,肚子更是越来越大,加上不运动,稍微辛苦累一下,就扛不住了,就这身板还能成事吗?
吃完面,洗完碗,再去冲个热水澡,收拾收拾去公司了。
昨天的文章,很多人发微信说好温馨,貌似在晒幸福,幸福哪里需要晒?鞋子穿在脚上谁最清楚?
自己嘛!
有个读者发微信这样说的:“感触很深,值得深度10遍。”我想他是看懂了,这里面涉及儿童教育、夫妻交流、说服力、场景塑造等等,帮我改文章的朋友觉得前面一段写的有点冗长,等我给他解释,他立马明白其中的道道了。交流完他说:“原来如此,如果不用心读,只能看到文章的表面,这么多好东东都被忽略了,感觉有点暴殄天物,挺可惜的。”
场景都是载体,都是为了传递价值的,看文章不仅仅看到载体,还要看到载体后面的价值。
最后,谢谢你们,我们一起成长进步!(如有问题可发微信,我会就一些普遍的问题分享我的拙见)
好的,今天我们就交流到这里,明天继续。
感谢关注和分享!
欢喜哥微信:1555555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