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学堂,并选择投入专题【无戒学堂】。
说到写作从来没想过这辈子这两个字能和自己有关系,在我心里写作是一个很高级的词,也是一份很崇高且神圣的职业,原本有一丝写作的小火苗随着时间的流逝也消灭殆尽,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自己不相信自己可以。2020年8月份一次偶然的机会又接触到,便开始慢慢尝试,和写作开始又续前缘。
关于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写作,首先还真的要感谢一下无戒老师和无戒学堂,今天我开始问那个内心深处的自己,大林子你到底为什么要学习写作?
原来写作这个事儿我很早就有这个想法了,都说读书写作不分家,原来我想写作最初的想法竟然是来源于自己高中时读的一本书。
时间一下回到了高一的那个下午,课间一回头看到后桌儿那儿有一本叫《风雨哈佛路》的书,后来还被拍成了电影,相信大家有的可能看过。影片介绍了一位生长在纽约的女孩莉斯(Liz)经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走进了最高学府(哈佛)的经历。
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普通又不普通的下午,我竟然“翘课”读完了整本书,(翘课是身在教室,心跟着书走了),也是因为那个下午,我的命运彻底被改写,是这本书带给了我巨大的能量。当时内心还想着自己以后也一定要写一本书,也要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分享有缘人。最初想写作的火苗是从这儿开始的,
虽然我的经历并没有像利兹那么“精彩”(此处总感觉形容不恰当),利兹是美国的故事,我是中国人,我还是很想把自己的成长故事写出来,希望也能带给别人一丝力量。
记得利兹本人接受采访时,她说,“生活是多么美啊,是个奇迹。”我自己也有这样的感受。说到自己的成长故事,好像可以这样来形容:
15岁初中辍学
16岁打童工
17岁重返校园
25岁本科毕业
28岁硕士毕业
目前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
我是一个“输在起跑线”的农村女孩儿,却一路“开挂”,躲过了众人给我预判的“不那么好”的人生。
我出生在山东农村,重男轻女很严重。 我从小自卑,被同学欺负也不敢告诉爸妈,每天放学回家就是洗衣做饭,去地里锄草施肥。 15岁的时候,我被迫辍学,在菜市场打工,给酒店配送海鲜和调料。夏天要穿着羽绒服去冰库里拿海鱼,手心扎出血是常态。
可身体上的疼,总敌不过心里的苦。 老板总是用我教育他儿子:“一定要好好读书,不然就跟她一样没出息。” 人总要被刺痛心,才会知道自己要什么。我偷偷哭过几次之后,决定要读书,考大学,去寻找新的人生。
邻居和亲戚们对我的决定很不屑,当着我的面都会说:“一个女孩子家家的,读啥书”。全家只有目不识丁的老妈支持我。 求学之路是我自己骑了60公里自行车,去跟老师求来的。我觉得这60公里的奔波特别值,因为,我有学上了。 读书不容易,我第一次考试考了班里倒数第一,没人帮我,我就自己学,方法笨我就付出更多的时间去弥补。 我知道,任何事发生改变之前,都会充满艰辛,趟过去,需要一种勇气,这种勇气就是多问问自己:“总有人要赢,为什么不能是我?”
(2020年10月曾写过一篇关于自己的文章,此处省略几万字)
再后来一路求学,参加高考读了大学,硕士毕业直到现在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喜欢的人。
借用利兹那句话:“生活是多么美啊,是个奇迹。”我很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
再说到想写作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想通过学习继续改变自己的人生轨迹甚至是命运(因为我深知学习真的是人生加速器,也是改变命运的最大捷径),继续在人生旅途这片大海里 “探险+遨游”,想完成高中时写一本书的梦。
写作的使命:想记录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儿,用文字影响他人和世界,做一个有志、有识、有恒的人,更想把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喜欢的事情继续做下去。有些人真的一辈子也找不到自己喜欢感兴趣的事情,我很庆幸自己找到了。
接下来要将自己写小说出书的梦想完成,和无戒学堂一起学习,和学堂的小伙伴们一起鼓励,一起成长,将写作写到底。
时刻谨记:
无贪无嗔写作,戒浮戒躁成长。
惟愿你此生拿起笔不再放下,用写笔出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