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传》|半世花开,半世流离

文/艾三月

李清照,这个带给后世众多惊喜的女子,她从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统女子。她爱酒,爱堵,亦是才华卓越的词女子。

读一本书,品一杯茶,体味一段人生。

01 年少不知梦

1084年3月13日,一个平凡的日子里,这个世界送给我们一个才女。

只是当时不知道,她被后人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出生名门,父亲李格非是进士出身,在朝廷任职,又是苏轼的学生,文学素养颇深。

她自幼生的轻巧,抓周时三次都拿着毛笔不肯松手,这也注定了她这一生与文字有着极深的缘渊。

山东济南是她的家长,儿时的成长乐园。虽说王氏并非亲母,但对她从来都是视如己出。

在这样的文学世家,她从不被束缚,家人知道她喜爱读书,更是支持她得爱好。在这一点上,她已经比其他人好了太多。

家风开明,尊重爱好,是她的童年生活,无忧无虑的童真年代,现在想来,也是极美的。

02 少女的懵懂

1098年,她初入京城,她对于这里的一切都充满着新奇。

偶然的一次相识,两个青春年少的人一见倾心。

这时的李清照,因为《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已经是小有名气,赵明诚曾一度爱慕着她的诗,如今见着人,更加倾慕。

回家后,杜撰了一场梦,换得了词女之夫的名义,赵挺之,怎能不明白儿子的心思呢。

两家在当时看来,可谓是门当户对,不久就喜结连理。

新婚的夫妻自然是浓情蜜意。俩人都喜欢研究金石字画,由于赵明诚当时是太学生,还没有太多的积蓄。

他们日子虽然清贫,但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欢乐。

那时候,赵明诚需要外出求学,独留李清照在家,她写了很多的诗词来表达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如此精妙的语言,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

1101年成婚,甜蜜的日子才持续了不过一年。朝廷的政治变换却不得不使两个人面对。

1102年,李格非被纳入元祐党人,由于推行王安石变法,元祐党人不得在京城任职。相反,赵挺之支持王安石变化,却是被一路启用。

李清照为了父亲,曾写诗给赵挺之,但是由于政治立场不一致,他也爱莫能助,李清照曾写下“炙手可热心可寒”。

1103年9月,朝廷下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他们也不得居住在京城。

没办法,李清照只得离开汴京,回明水省亲。

两年以后,朝廷解除了对元祐党人的禁令,李清照才得以和丈夫重聚。

1107年,蔡京复相,赵挺之被罢官,举家到青州生活。这一段时间,或许才是两人难得的平静生活。

也是这一年,李清照为自己取了易安居士这个称号,当年她25岁。

03 别离的悲伤

1121年,李清照38岁。她依旧在青州,赵明诚被任命为莱州知州。这分离之苦,着实难受,为此,她写下了《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127年,金人大举南侵,俘获宋徽宗、钦宗父子北去,史称“靖康之变”。五月,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改元建炎,是为高宗,南宋开始。

1129年,赵明诚因病去世。李清照自己护卫着金石古玩继续追踪帝踪。颠沛流离中,所余文物又散失大半。

1132年,再嫁张汝舟,后识破其小人嘴脸,离婚,因当是女方提出离婚要判刑三年,因为朋友帮助,关押九天出狱。

1155年,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