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也就是既有长远而有意义的目标,也能够很享受实现目标的过程。这样的人就是幸福的。
意义,指的是目标感和使命感。
一个幸福的人不是从来都没有不开心的时候,而是总能比较快地恢复到常态,这就叫心理免疫力,你可以这样理解,一个身体免疫力好的人,不是不生病,而是他抵抗外界病毒干扰的能力比较强,就算生病了,也能比较快地恢复。
影响幸福的因素有哪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幸福水平50%与基因相关,10%受到环境影响,40%是个人可控因素。基因与生俱来,无法改变,这意味着有人先天就会比较快乐,而有人天生就更焦虑。
10%的环境因素中,最让人感觉到迷惑的可能就是金钱,大多数人认为,财富能带来幸福。但是心理学家发现,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联性非常低,唯一例外就是在极度贫困地区。
数据表明,在印度贫困地区,财富对幸福的影响比在美国大的多。也就是说,只要你的生活已经解决了温饱,获得了基本的生活保障,财富和幸福的关系就不那么大了。
所以不要把追求财富当做人生目标,因为这可能不会让你得到幸福,而是直接以追求幸福为目标。人在幸福的状况下,更能激发出自己的潜力,幸福的人往往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如何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幸福水平?
找到既让你快乐,又是你擅长的工作,如果没有,就可以为现在的工作赋予新的意义,有这样一个研究,医院的清洁工,那些认为工作就是打工的人,他们都觉得这个工作非常无聊,而另外一些人却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可以为病人、为医院带来真正的改变。相比于那些打工心态的同事,他们不仅工作得更加幸福,也有着更优秀的表现。
心理学家曾经对比非常快乐的人以及不快乐的人,在外界因素中,唯一能区分两种人的就是人际关系,而无条件的爱和理解是亲密关系的两大基石。
在日常生活中记录下值得感恩又感到快乐的事,可大可小,可以是获得公司嘉奖,也可以是坐地铁居然有座位,然后有意识地提升幸福投入的时间,扩大幸福时间比例,比如看到了日落。
最好的健身是不觉得需要刻意锻炼和坚持太辛苦,而是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像刷牙一样自动的程序化惯性,这样就不用每次消耗自律去约束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