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 系统上线前夜:周岱霖的「先解问题」法则
鲁重集团数智中心的办公室里,空调风带着机器散热的闷味,吹得周岱霖额前的碎发微微晃动。他盯着屏幕上不断跳红的「数据断层」提示,指尖在鼠标上悬了三秒,最终还是摸向了桌角的烟盒——「泰山白将军」,烟盒皱巴巴的,还剩最后四根。
今天是 2023 年 9 月 15 日,距离「智能车间 MES 系统」正式上线只剩 72 小时。这套系统要对接全集团 8 个车间的生产数据,是鲁重集团「数智化转型」的重头戏,周岱霖作为项目总监,已经带着团队连轴转了三个月。
「周总,生产部王经理又来电话了,问数据什么时候能恢复。」实习生小陈抱着笔记本跑过来,声音发颤,「他说要是再断半小时,车间就要停线了。」
周岱霖捏着烟蒂起身,没点燃——办公室禁烟,他习惯把抽烟的时间留到楼梯间。「知道了,你先跟王经理说,我们正在排查,15 分钟内给答复。」他的声音很稳,听不出焦虑,但藏在袖口的手腕,正无意识地摩挲着一块旧手表——那是发妻李素送他的 35 岁生日礼物,表盘里还嵌着儿子周麦芒画的小太阳。
一、数据断层的「惊雷」:计划与控制的第一次碰撞
楼梯间的声控灯随着脚步亮起,周岱霖靠在冰凉的瓷砖墙上,点燃了烟。烟雾缭绕中,他想起三天前的项目例会,自己还拍着胸脯跟总经理保证:「MES 系统经过三轮压力测试,零故障,肯定能按时上线。」现在想来,这话太满了。
他掏出手机,翻出项目组的通讯录,第一个拨通了技术组长张工的电话。张工是周岱霖在「泰山信息」时的老同事,跟着他干了 8 年,技术扎实,就是性子急。
「老张,数据断层的问题查得怎么样了?」周岱霖吸了口烟,烟味混着风飘进喉咙,有点呛,边咳嗽边问。
「周总,还在查!」张工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数据库日志没异常,接口调用也正常,就是生产部那边的实时数据传不过来。我怀疑是供应商那边的硬件出了问题——上次他们送的传感器,就有三个是坏的。」
周岱霖皱了皱眉,目前需要的是先确定是不是硬件问题。其实在项目里这不是最坏的情况,至少技术人员有怀疑的对象,最怕的是没有方向,两手一摊不知道。咱们言归正传,MES 系统的硬件供应商是「海科智能」,跟鲁重集团有五年合作,但这次负责对接的技术总监刘峰,是个出了名的「甩锅能手」。上次系统联调时,因为接口不兼容,刘峰就把责任推给了鲁重的开发团队,最后还是周岱霖带着人熬夜改了代码才解决。
「你先别下结论,」周岱霖掐灭烟蒂,「把数据链路图发我一份,我跟刘峰对接。另外,让小林带两个人去车间,实地检查传感器的运行状态——别只在办公室看日志,现场可能有意外情况。」
挂了电话,周岱霖又拨通了刘峰的号码。响了五声才接通,那边传来麻将牌碰撞的声音。
「周总?这么晚了还没下班啊?」刘峰的语气带着调侃,「是不是 MES 系统出问题了?我就说嘛,你们赶工期太急,容易出岔子。」
周岱霖压着脾气:「刘总监,生产部的实时数据传不过来,我们排查了软件层面,没发现问题,怀疑是传感器的硬件故障。你能不能让技术人员远程查一下?」
「硬件故障?不可能啊!」刘峰立刻反驳,「我们的传感器都是经过质检的,上周才给你们送了检测报告。再说了,现在都下班了,技术人员都不在公司,没法查。要不你们再等等,明天上班我让他们看看?」
「等不了!」周岱霖的声音提高了几分,「车间现在随时可能停线,停一小时就是几十万的损失。你现在联系技术人员,远程协助排查,费用我们承担。要是因为硬件问题导致上线延误,合同里的违约金,你们得照付。」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刘峰的语气软了下来:「行吧,我试试联系他们。但丑话说在前头,要是查出来不是我们的问题,你们可得给我个说法。」
挂了电话,周岱霖回到办公室。小陈已经把数据链路图打印出来,铺在会议桌上。他盯着图上密密麻麻的线条,突然想起自己刚进「泰山信息」时的场景——2011 年,他还是个刚毕业的码农,跟着老组长做电厂的监控系统,也是遇到数据断层,老组长带着他在电厂待了三天三夜,最后发现是接线端子松了。那时候老组长跟他说:「小周,做工业软件,不能只盯着屏幕上的代码,得接地气——机器会撒谎,数据不会,但数据背后的人,可能会漏看细节。」
「周总,小林那边来消息了!」小陈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回忆,「车间 3 号生产线的传感器,有两个显示『离线』,但现场检查,电源是通的,线路也没问题。」
周岱霖心里一沉。如果不是硬件故障,也不是软件问题,那问题出在哪?他拿起笔,在链路图上圈出 3 号生产线的节点——这个节点连接着生产部、质保部和仓储部,是数据流转的核心枢纽。突然,他想起上周质保部提过,要在 3 号生产线加一个「质量检测数据接口」,当时因为赶进度,没做全面的兼容性测试。
「小陈,把质保部加的那个接口的测试报告找出来。」周岱霖的语速变快,「另外,让张工暂停跟刘峰的对接,重点排查这个新接口的兼容性——我怀疑是接口冲突导致的数据断层。」
15 分钟后,张工拿着排查结果跑过来,脸色发白:「周总,你猜对了!质保部的接口用的是旧版本的协议,跟我们 MES 系统的协议冲突,导致数据流转到这里就卡住了。」
周岱霖松了口气,但紧接着又皱起眉。质保部的接口是上周才加上的,负责对接的是质保部的新人小李,刚毕业没多久,可能没意识到协议版本的问题。但现在追责不是重点,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他拿起电话,拨通了质保部经理赵姐的号码。赵姐是个直性子,跟周岱霖合作过好几次,关系不错。
「赵姐,打扰了。」周岱霖的语气放缓,「我们排查出数据断层的原因了,是你们加的质量检测接口,协议版本跟 MES 系统不兼容。现在需要你们配合,把接口协议升级到最新版本,大概需要多久?」
「这么快就查到了?」赵姐的声音带着惊讶,「我让小李跟你们对接,他手里有最新的协议版本,现在就过去找你们。真是不好意思,耽误你们进度了。」
挂了电话,周岱霖看着窗外的夜色。鲁重集团的厂区灯火通明,8 个车间像蛰伏的巨兽,等待着 MES 系统带来的「智慧大脑」。他想起自己的老家——鲁西南的麦田,每到播种季节,父亲总会提前检查农具,确保没有故障,不然耽误了农时,一年的收成就没了。现在的情况,跟种地何其相似——项目上线就像农时,容不得半点耽误,而他这个项目总监,就像种地的人,得提前预判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有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