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0 黄倩雯
格式塔疗法的治疗师……有着清晰的目标——帮助来访者拓宽自己的觉知,并在这种拓宽的知觉范畴下拥有更多的选择。这种觉知包括:了解环境、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学会与他人或环境进行接触
治疗师需要特别关注来访者注意力和知觉方面的空白以及来访者在语言和其行为之间存在的不一致性。
治疗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引导来访者称为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并以这个部分的身份进行讲述:“你的眼睛在说什么?”“如果你的手此时可以讲话,你认为它们会说些什么?”“你能否模拟以下你的左手和右手之间的对话?”……
格式塔疗法的治疗师特别重视个体语言模式与个体人格之间的关系。……(它)将来访者的外在言语习惯视为提高其自我认知的方式,治疗师会特别要求来访者注意自己的语言究竟是与体验相符,还是与其情绪相背离。
聚焦语言
通过聚焦语言,来访者将能够逐渐意识到自己当前的体验,并了解到自己是如何回避与此时此地的体验进行接触的。
“它”说
当来访者用“它”来取代“我”时,他们使用的就是去个人化的语言。治疗师可以要求来访者用人称代词取代非人称代词,以便让来访者承担自己的责任。
“你”说
采用笼统而客观化的语言会使得人们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治疗师时常会指出来访者滥用“你”为主语的句子并会要求来访者以“我”作为主语替代之。
提问题
提问题往往会使得文问题的一方显得神秘、不可知,并会使问问题的一方处在相对安全的状况中。格式塔疗法的治疗师往往会要求来访者将自己的问题转化为陈述性的语句。在进行个人陈述时,来访者将会担负起自己所说的话的责任。
否认能力的言语
有些来访者往往会通过否认或在语言中增加修饰性的词语来拒绝自己的力量。……治疗师可以鼓励来访者尝试山区修饰词的实验,诸如“可能”“或许”“某种”“我猜”以及“我想”等,这样来访者就可以将其模糊而矛盾的陈述转化为清晰而直接的陈述。……要求他们用“不愿意”代替“不能”可以帮助他们担负起为自己进行选择的责任来,从而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接纳自己的这种能力。治疗师在干预过程中必须十分谨慎,不能让来访者感到自己的种种似乎都需要经过治疗师的审查。治疗师要培养的不是来访者病态的内省过程,而是对语言含义的觉知过程。
倾听来访者的隐喻
隐喻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些守打法哦压抑的内在对话,而这些对话可能蕴含着来访者一些关键的未完成事件或是来访者对当前人际关系的某种反应。……治疗师应该鼓励来访者尽可能多地讲述自己的体验。治疗的艺术在于帮助来访者将其隐喻翻译过来以便在治疗过程中加以解决。
倾听来访者揭露事情原委的潜隐性语言
Polster指出,来访者往往会说出一些令人难以捉摸的语言,然而这些语言往往具有能揭示其生活困境的重要线索。……
Polster认为讲故事……可能是治疗过程的核心所在。……治疗师的任务就是要帮助来访者以更为生动的方式去讲故事。……很多进行治疗的人都是为了改变其故事的题目,而非故事本身。
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成长阶段
格式塔疗法的治疗师并不会对个体的行为动力学家以解释,也不会告诉来访者他为什么会产生相应的行为模式,因为治疗师并不是来访者经历的专家。相反,治疗师和来访者将会一起分享并从现象上探索来访者的经历(Tontef, 1999)。……来访者自己才是那个能够提高知觉水平并在其自我意义的指引下决定做什么、不做什么的人。
Miriam Polster(1987)曾以三阶段的整合过程来说明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成长。
第一个阶段是发现。……
第二个阶段是适应过程。……来访者将认识到自己其实是有选择的。
第三个阶段是同化的过程。其中,来访者将学会如何去影响周围的环境。
格式塔疗法中的实验
实验是所有格式塔疗法中固有的一种态度,这是一种需要来访者全省参与的合作过程,来访者会通过知觉来对实验进行检验,从而决定他们是否符合自身的特点(Tontef, 1993)。……
Miriam Polster(1987)认为,实验就是将来访者的内在挣扎带到现实从而引出来访者的内在冲突过程。其目的在于提高来访者处理其生活中胶着点的能力。
Polster和Polster(1976)认为治疗师应该去观察当前真实发生的事件,而不是去促使事件的发生。这种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摆脱原有的观点:来访者做出了阻抗,因此就会做出错误的行为。在Polsters看来,通过接触和知觉,个体就将发生改变——个体并不需要尝试去改变。
格式塔疗法的干预
内在对话练习
格式塔疗法的其中一个目标在于整合个体的功能并帮助个体接纳自己曾经拒绝或否认的人格组成部分。格式塔疗法的治疗师会特别关注个体人格机能的分裂情况——最主要的分裂出现在“支配者”和“受迫害者”之间,治疗往往需要关注这二者之间的拉锯战。
……
支配者和受迫害者之间总是在进行着争夺控制权无休止的争斗。这种争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个人的决心和承诺总是会半途而废,为什么一个人总是喜欢旷日持久地进行拖延。……在这种争夺控制权的斗争之下,个体就逐渐分裂成了控制者与被控制者两个部分。……
这二者之间的斗争源于内射机制的作用。其中,个体往往会将他人——往往是父母的人格内容纳入到自己的人格体系中。来访者需要知觉到自己的这种内射机制;尤其当这种机制对个体造成了损害或阻碍了个体的人格整合时,个体更应该对其心知肚明。
……当来访者意识到这些感受也是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时,来访者就不会再尝试去和这种感受撇清关系了。
该练习的目的在于促进每个人内在的极端和冲突的整合。其主旨不是要让个体摆脱特定的特质,而是要帮助个体学会接纳并容忍那些相互分离的内在极端。
绕圈子技术
团体领导会要求团体中的某位成员走到其他团体成员面前,然后要么和这位成员交谈,要么和这位成员一起做点什么。其目的在于帮助个体去面质、冒险、表达自我、尝试新的行为进而获得成长和改变。
倒转技术
来访和的症状和行为时常是其潜在行动的倒转表现。因此,治疗师可以让过于羞怯和腼腆的人倒转扮演爱表现的人。
……
倒转技术的潜在理论是:治疗师要求来访者参与到那些会给他带来焦虑的事件中,从而让来访者和那些自己曾经否认或拒绝的部分取得接触。这项技术可以帮助来访者接受那些之前被自己否定的个人特质。
预演练习
当来访者和治疗十分想自己内心的预演时,他们将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可被用来支持其社会角色的众多方式。他们还将逐渐认识到自己是如何迎合他人的预期的,他们又是如何希望获得他人的赞许、接纳、喜爱的,他们又为获得他人的接纳付出了多少。
夸大练习
治疗师会要求个体重复地夸大其动作或姿势,这将加强个体与行为相关的感受并可以使内在的意义更为清晰。
停留在感觉中
在来访者谈及自己希望逃离的那些不愉快的感受或情绪的关键时刻,治疗师可以促使来访者停留在自己的感觉中并可以鼓励他们深入到这些他们希望回避的感受或行为中。
学会面对并体验感受不仅需要一定的勇气,同时也是个体愿意去忍受必要的痛苦,为新的成长铺平道路的一种标志。
格式塔疗法在梦境中的运用
格式塔疗法旨在把梦境带进现实生活中,……对梦境的处理方式有:
将梦境中的细节列举出来,回忆起梦境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事件以及其中的所有情绪,要求个体通过改变自己而成为梦境的各个组成部分,要求个体尽可能地活跃起来并创造出对话。……梦境中的所有部分都是来访者自身矛盾的、不一致的层面的体现。通过卷入到这些不同层面的对话中,来访者将逐渐知觉到自身的感受世界。
前两天参加一个关于意象的体验讲座,个人认为意象受到格式塔疗法的启发还是更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