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上眼一想,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这三个文学人物,真是太形象了,形象得比真的还真。《红楼梦》里说“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可不是这样吗?这三个人物比现实中的女子还更像女子呢,即使是鼎鼎有名的“四大美女”也不如她们丰神照人。
这三人都是美女,但还美得大不相同,各有风致。
崔莺莺是大家闺秀的美,神丰气足、“齐齐整整”。我最喜欢《西厢记》里的一段唱词,是月夜下张生在等待莺莺的一段场景—— “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花阴满庭;罗袂生寒,芳心自警。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悄悄冥冥,潜潜等等。等待那齐齐整整,袅袅婷婷,姐姐莺莺。”‘齐齐整整’这个词,用的妙极了,崔莺莺是相国之女,才貌双全,虽然也有无限娇态,但骨子里是不失大家闺秀的气派的。
杜丽娘是袅娜、娇柔的美,初脱稚气,略带娇憨。《牡丹亭》里还有她在上学的章节,与先生淘气,贪爱玩耍。相较而言,她似乎没有崔莺莺、林黛玉那么多的才学,她的美没有她们那么“知性”,更多的是情态之美,更具少女天性。“朝飞暮卷,云霞翠轩;烟波画船,雨丝风片”,杜丽娘的美笼着花季、雨季的梦寐。
林黛玉是风流别致的美,超俗绝尘,宛如世外仙姝。“两弯似蹙非蹙眷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心似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妹妹美得很飘逸,也很诗意。
在三部作品中, 曹雪芹写林黛玉是最脱俗的,没半星烟火气,虽然她与贾宝玉也有缠缠绵绵的儿女情。而崔莺莺、杜丽娘是被“婚配”了的,在文章中也还有一些把她们当女人“调戏”的笔墨。林黛玉是被作者当天人来写的,她是一个美丽的少女,也是一个才性奇高的诗人,是古往今来才性之人顾影自伤的典型。崔、杜之美,乃人间佳丽;黛玉之美,高悬世上。
作为灵秀所钟的美女、才女,三人也有许多相通之处,最突出的就是对时间流逝、红颜易老的感叹。崔莺莺一出场的唱词就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牡丹亭》里杜丽娘来到百花园时,所见所感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林黛玉诗情更重,自始至终她都把一颗诗心尽赋予了对时间、生命的沉浮当中,“今年花开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妹妹的感叹是何其的沉重!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闺中寂寞,不怪乎女儿多情。从身世看,林黛玉是最堪怜的,她自己曾与崔莺莺做过对比,感叹莺莺还有老母、幼弟两个亲人,而自己却是父母俱亡,孤孑独存的。崔莺莺比林黛玉的境况要好一些,但虽是相国之女,奈何父亲亡故之后,也已然门庭凋落了,正与老母、幼弟羁旅他乡。杜丽娘是太守之女,身世是最好的,但是平日里受礼教的束缚却是最深的,她自己的老娘也不够体贴女儿心,也有着各种不自由、不痛快。林黛玉的幸运是住进了大观园,能与姐姐妹妹们欢乐地生活了几年,但不仅空间有限,平日里繁杂事也不少;崔莺莺的幸运是家庭的变故之后,礼教的束缚有所缓解,才有机会能与张生传情达意,幽闺密约;杜丽娘虽则身世最好,但是压抑却是最深,不得不通过一个梦寐的情景,来达成自己情志的自由伸张。因此,她们三人都是在幽闺禁闭的人,都是封建礼教的受害者。
三人的结局,崔莺莺通过“木已成舟”,抗争成功,与高中状元的张生喜结连理;杜丽娘死而复生,通过鬼神之力,也与高中状元的柳梦梅成就了爱情的传奇;唯独林妹妹是带着满腔的哀怨和愤怒离开了人世,凄凄惨惨戚戚。这样的结果,该怎么看呢?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是美好的祝愿。但是浮世悲欢,十停有九停期盼是落空的。那些通过自由恋爱结婚了的,也不代表就能圆满下去,而且贾宝玉的高论也甚有道理——“女儿家嫁人了,仿佛就明珠无彩了;跟混账男人久了,明珠就变鱼目了。”林黛玉的结局虽然悲惨,但也还合乎了她“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似污淖陷渠沟”的夙愿,在文学形象上成为了永远的世外仙姝,令世人空自赏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