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老师眼里的班主任育德形式】
--传统的形式:说教、训导、传授
传统意义上来说呢,我们有很多育德教育的形式,比如说教、训导和传授等等。这些传统育德教育的形式如果在于个别教育的过程中,其实还是有一定的效果的。可是作为一个班主任,面对的是全体的学生。面对这么多群体的学生,如果我们依然采用的是说教、训导、传授的育德形式,其实效果是甚微的。那面对这么多群体的学生,我们该运用怎么样的形式去教育孩子呢?
其实,有这样的说法,“看到过的印象深、体验过的感受深、参与过的感悟深、经历过的成长快”。从这点上看,我们是不是可能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让孩子在整个过程中去体验、去探究,从而有印象、有感受、有感悟,并且能快速成长起来呢?
接下来,我们不如跟随章老师的脚步,一起来看一下在一位有着二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的章老师眼里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到底是什么样的?
【章老师眼里的“主题教育系列活动”】
--“主题教育”需源于学生的实际
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无外乎要来源一个主题,那这个主题是什么呢?首先,这个“主题教育”必须要来源于学生的实际。主题教育活动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依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的需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道德品质形成规律,有主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道理学习的活动。在这里,章老师一直强调的学生的实际,其实我们都感觉到学生是在不断变化的。比如说,我们以前教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可是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都变成的二胎家庭,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往往会发生改变,而学生也会随着改变。再比如说,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家长是属于放任型的,凡事让孩子自己去做,即使失败了也去鼓励。而有些家长是属于保姆型的,在整个过程中家长一万个不放心,凡事都要替孩子去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也会不一样。因此,作为小学阶段的班主任,在整个小学阶段最应该重视的就是学生品质的培养,如关心、友爱、感恩、勇敢、有责任心……当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品质需要培养,那以上这些品质就是我们强调的主题教育活动的“主题”的来源。
--“系列活动”易让学生接受,让学生参与
当然主题教育活动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来源,那就是“系列活动”。我们都知道活动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无论这个活动是学生自发的,还是老师有组织的。只要是活动,学生都乐于接受、乐于参与。那么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强调的是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活动”,它更强调重视小学生的生活感受、心灵感受,用心去设计适合儿童成长的一系列活动,而这些活动又能紧紧围绕“主题”进行开展。
那到底什么才是“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呢?它强调的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去确定教育的主题,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一系列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活动。而这些活动,应该让学生在活动中有印象、有感受、有感悟、有成长。主题教育活动中“主题”的确定,以及“系列活动”的开展对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作为班主任在这方面要下功夫。
虽然目前我还不是班主任,但是这些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增加我的知识储备含量、拓宽我的视野。另一方面也为未来教育学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以致用,无论未来能否成为班主任,这个知识的学习都是必要的,也会在我的综合课堂里开展系列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想教育学生要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有一颗仁爱之心,我们可以开展以“圆梦微心愿”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满足留守儿童小小的心愿。我们也可以“粽情粽意”为主题开展端午送温暖主题活动,带着孩子们走近敬老院,为老人捶捶背、洗洗脚、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让老人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不再感到孤独。我们还可以在九九重阳节开展以“温情重阳”为主题的爱老助老活动,为老人们表演节目,共度一个欢快愉悦的重阳佳节。当然,像这样的主题活动还有很多……,未来无论我是不是班主任,我都会尽我所能帮助我的学生,让他们不仅能学会知识,还能学会做人的道理,做一个社会需要的“四有”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