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短视频非常有趣,某家年轻公子突然生病,症状是怒对一切人事物,老爹请来医生治疗。
医生望闻问切,问有何表现,男子怒对“你不知道症状怎能当医生,我告诉你症状你就能治好嘛,治不好你不就是庸医嘛”。
气恼了医生后面女徒弟,要反驳,被师傅制止,拉着老翁到院子,问家里是否少了杠子之类东西,仔细查看,恍然大悟,原来堂屋门杠丢了。
老翁回忆前几天电闪雷鸣,门杠地方一个闪光,儿子就开始怼天怼地怼人,医生解释这就是杠精附体了。
估计都见识过杠精,特别能反对别人看法,特别能抬杠,或许我们自己也曾是杠精而不自知,哈哈。
大学时候有次午饭后,去别的宿舍玩,不知道咋的就和人辩论起来,同学持正方观点“凡事是绝对的”,我持反方观点“凡事是相对的”,就这个世界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大战三百回合。
记得最后同学来个杀手锏,“我说你绝对是人”,我马上反驳,“在蚂蚁看来,你可能就不是人”。
这个故事很有趣,作为辩论一定有正反两个对立观点,比如走路靠右还是靠左好,比如人性善还是人性恶,人生是受苦的还是享福的,世界是确定的还是不确定的等等。
我们知道在辩论,一般不会变成争论,不会恼羞成怒,因为知道问题原本就是对立的,各自立场必然冲突,只是角度不同,不信换个辩论观点,你一样感慨激昂振振有词!
怕就怕不能把争论视作辩论游戏,把固执己见看做生命真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打倒对方誓不罢休,这就成了“杠精”。
这个世界没有统一看法,没有一个色彩,没有唯一标准,没有两片相同树叶,比如光有七种颜色,花朵五颜六色,人有高矮胖瘦,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一年有春夏秋冬。
自然界是五彩斑斓的,不仅仅是一个色彩,人的心理更是如此,不仅仅只有一个观点。
一般而言,人际互动对立观点包括三大类:技术与体验标准,如今天温度零度以下;道德与哲学标准,如中学生不能早恋;宗教与三观标准,如不同政见者就要下地狱。
意识到这样三类不同观点,知道那些可以争论,那些不要争论,才可以避免自己成为杠精。
如何应对杠精呢,或者警惕自己成为杠精?冯仑给出很好回答,他这么说的:
技术标准,可以争论,比如凉水不冷就浇到身上体验;道德标准,具有跨时空因素,稍微争论;三观标准,不要争论。
其实,这就是分类应对技术,区分清楚争论标的是专业技术还是道德三观,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争论有所不争论,才是心理健康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