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中16 坚持分享第304天 20.4.4
约练感悟,挑战二期第9周第7场,总244场
这次咨询收获不少,首先是感觉对于整体咨询的脉络有了清晰的了解,其次是感受咨询的问话,再有就是在咨询中融入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疑惑,通过咨询师的澄清有了答案以及自己的理解。
咨询的过程紧贴着来访者,又有着层层递进的意思。
1)今天想聊点什么呢?通过简单的成果问句引出话题。2)可以具体说说**的问题吗?具体化的运用打开来访者的话匣子。3)今天最想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澄清确认大概的主题和目标。4)对于**您自己的理解有哪些?关注来访者的想法。5)按您的理解,现在做到的有哪些?寻找资源,尝试寻找来访者的成功经验。6)是什么让您做到**呢?引发来访者自我的看到,以及可能的自我赞美。7)**的变化是什么?让来访者看到因为自己做到的这些可能引起的不同是什么?8)除了**,还有*的改变是哪些呢?引发来访者看到更多的在意的关系他人的变化。9)做到这些,对语言发展有好处?去澄清和确认来访者的知觉。10)是,,,还是,,,呢?企图引发来访者的思考。11)是,,,还是,,,呢?通过简短回应再次提问。企图让来访者更客观的去看。12)怎么样让他做到这些呢?看到希望的,尝试可能的方法。13)您对这块的思考是什么?对于可行的方法来访者的思考是什么。14)还有吗?15)还有吗?两个相同的问句,让来访者更多的去思考。16)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些,**会有哪些不一样呢?系统观下的思考。17)当**也做到这些以后,会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去看看尝试后的结果。18)聊这么多,与开始的***有相关性吗?让来访者回看来时的期待,与现在所聊的之间的关系。很多时候,来访者聊着聊着目标会有调整,如果我们没有关注到这点的话,可能会让来访者走出咨询室后感觉我想要的是那个,怎么就给我聊成这个了呢?就可能会对咨询产生怀疑。而这样的一个回看,看到现下所做的和来时想要的之间的关联,可能就少了些这方面的疑惑。19)做了这些以后,您觉得需要多长时间在**方面会有变化呢?这个问句我感觉特别好,在找到一些方法后,再去预想一下可能的改变以及所需要的时间。会让来访者在这儿通过思考可以有个相对客观的预想,不至于着急着去尝试了就期待立马的改变。20)目前先做些什么的话可能会朝着目标近一些呢?尝试去思考现下立马可行的一小步。这个问句也是很有意思的,虽然前面找到了不少的方法,那是都可以立马实施的吗?对此可以进行一个思考,去看看最可行的,最容易上手的是哪个,或者说哪几个?这都由来访者自己判断。假如来访者说了很多的方法,我们可以先肯定后好奇,是什么让他觉得这些方法可以同时进行呢?通过回应,我们可以看到来访者的考量,同时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来访者可能会意识到这么多方法同时执行的可行度是多少?是否需要调整。21)还有吗?22)我这样的分享带给您的感受和思考是什么呢?在来访者请教咨询师的方法后的提问,让我看到了在咨询中的建议怎么用。23)这个分享您的思考是什么?咨询师分享后的提问,很可以去学习的方法。来访者是付出了财力和精力来到这儿的,有时候他就是想问一问咨询师是怎么做的,如果回答的不好,可能会影响咨访关系。可咨询中也不建议咨询师过多的自我暴露,那就可以这样,分享了自己的方法后,去问问来访者的感悟和体会是什么,希望通过他的思考和反馈,通过“说”的形式来对他进行一个梳理和加强。说出来的才是他自己的,哪怕和咨询师表达的并不一样,那也是他的思考和理解,这就是重要的。其实在这儿,还有一个重要的点,咨询师之所以愿意自我开放,跟前期咨访关系的建立是有很大关联的,了解到两位已做过三次咨询,所以咨询师才愿意这样分享。确实,关系大于一切,有关系也就没关系。
这次约练感受最深的就是两点,一个是前面说的关于咨询师自我开放这部分,第二点是在问“还有吗?”。我疑惑的是,在练习中,都是一起学习的老师,遇到这个问句就会很自觉的去思考去挖掘,那如果是实地咨询呢,来访者会不会有厌烦的情绪呢?一直问还有呢,哪有啊,还有会不会产生怀疑,是我前面说的不好,所以一直问“还有吗?”咨询师老师给了他的理解,让我明白了许多。1)态度,一定是真正的相信他有方法,同时也是真的想知道,这态度会通过语言、语音、语调、语气传达给对方,2)前提条件,咨访关系比较好,3)遇到非自愿来访者时慎用,4)咨询中观察,看来访者的性格特征,是否内向,是否愿意思考,5)法无定法,道大于术,一切的技术的运用都要建立在尊重、理解、欣赏、好奇等的基础上,灵活运用。6)最后一个还是观察,哪怕我们做了许多的工作,还是会有“失手”的时候,我们就需要及时调整,不可“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