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源说与文化的共融精神

五月五日的端午,与春节、清明、中秋并称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中华大地从南到北,还有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会过端午。端午节源远流长,影响地域广大,多源汇聚而成一节,形成了极为丰富的节日风俗,包括食粽子、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与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药水、打午时水、浸龙舟水、贴午时符、佩豆娘、画额、放纸鸢、拴五色丝线、薰苍术、佩香囊、躲端午、避五毒、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跳钟馗、斗草、打马球等。这些丰富的节日习俗,说明了端午节节日来源的复杂性,更充分展现了我国文化多层次共融的精神。

端午节的三种来源说,分别与它的数十种习俗相对应,形成了看似庞杂而不能统一的节日风俗。然而这正好解释了其所以能够传播久远的根本原因。端午节的多重来源以及这些源头所形成的习俗,如同支流汇聚成河,多源而一体,如同中华文明的形成,虽有多种源头,但最终汇聚成一条大河。龙图腾崇拜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族群象征,驱毒辟邪代表了民众日常生活中的宗教信仰诉求,纪念说则表现了中国文化中的圣贤崇拜。三种本来各不相关的源头,最终通过历史的不断发展,汇聚在一个共同的节日之中,展现了中国文化特有的多层次共融精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