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少有人讨厌胡歌?下面的一条回答得到了1461个赞。
“为何要讨厌一个十年前是李逍遥,十年后是梅长苏的演员呢。”
不仅女生,大妈喜欢胡歌,就连很多大老爷们儿也很欣赏胡歌,男女通吃,老少皆宜。可以说,胡歌真正做到了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胡歌,1982年9月20日出生在上海徐汇区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网球教练,妈妈是一名教师。胡歌小时候是个小胖墩,性格内向腼腆,妈妈为了锻炼胡歌的胆量,给他报考了小荧星艺术团,3万多儿童去考,最后录取了60名,胡歌便是其中之一。
从此胡歌便与艺术结缘,当过校广播台台长,合唱团团长,学生话剧团负责人。2001年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一路顺风顺水。
2005年《仙剑奇侠传》横空出世,因主演李逍遥的胡歌一夜爆红,无胡歌不仙剑,胡歌因此被誉为古装王子,古典第一小生,那一年他23岁。这一切来得太快,多年后他坦言当时根本没准备好。
福兮祸所伏,可能是老天也嫉妒胡歌的盛世美颜,和他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
2006年8月29日,刚拍完射雕英雄传,胡歌和助理收工回上海,在高速路上,因司机疲劳驾驶,发生严重车祸,坐在副驾驶的助理张冕,经抢救无效死亡。
正在睡梦中的胡歌右脸重创,几近毁容。四天时间,经历两次全麻手术,脸和脖子缝了140多针。手术后,在镜子中看到自己比左边肿的大一倍的右脸,胡歌想这辈子再也当不了演员了。
缝了针的眼睛不能哭,胡歌就把头放得很低很低,让眼泪掉在地上。自杀和放弃他都想过,但他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他说:“车祸撞碎的不是我的脸,是我的面具。”
康复和治疗的时间里,在爸爸的鼓励下,胡歌重新拾起了因为拍戏冷落很久的阅读,黄磊推荐给他柏杨大师的书。读书是可以治愈灵魂,在康复期间,胡歌读了大量的书籍,正是有了书籍的滋养,胡歌慢慢从车祸的阴影中艰难地走了出来。
读书会令人更加勇敢,是阅读让他找到了活着的意义。他为自己写了这样一段话:“除了我自己,没有人能够让我真正重新站立。如果皮囊难以修复,就用思想去填满它吧。”
接受采访时,胡歌面对镜头说:“这场车祸就像上天的恩赐,让一直无法静下心思考学习的我忽然有时间去充电。”
胡歌把康复期间阅读的点点滴滴汇集成了一本书——《幸福的拾荒者》,并把这本书的稿费在云南昭通建了一所希望小学,名字就叫张冕希望小学。胡歌以这样的方式怀念和纪念已经逝去的助理张冕。
车祸一年后,胡歌宣布复出继续把《射雕英雄传》这部作品完成,做出这样的选择就是因为剧组一年前对他说的一句话:”我们不换人,我们就等你。”
当胡歌重新面对镜头,心理负担不可想象,为了让镜头更完美,每天要打很足的光,尽量的拍左脸的镜头,中间有几次真想放弃,但他知道为了责任他必须坚持下来。
当导演宣布杀青的那一刻,他跑了,全剧组的人在后面追着他,一开始他是笑的,跑着跑着他哭了,所有的委屈、迷茫、无奈、孤独在这一刻全部释放出来。
这一年多来,有多苦,有多难也只有他自己晓得。也是从那一刻开始,他完成了生命的蜕变升华。
2012年胡歌在自己微博上贴出这样一幅图片,自己的近照与当年李逍遥剧照的拼图,将右眼的疤痕正对镜头。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回不去的容颜,求不来的蜕变!”
2015年,蛰伏几年的胡歌凭借《琅琊榜》《伪装者》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二春。这一年他33岁。
在胡歌眼里,这一切来得是那么自然,相比上一次,第二次大红胡歌稳稳当当地接住了。
采访过胡歌的一位记者曾说:
“胡歌是现在所有当红男艺人中我最服气的人,一个对自己的事业发展相当有想法的人,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在做什么,在第二次大红之后还能找到正确的方向,不忘初心,现在浮躁的娱乐圈已经很少有人能做到了。”
胡歌给出了答案,是阅读,改变了他人生的深度和宽度。
和大多数男孩一样,胡歌喜欢读金庸,他最喜欢郭靖,他说郭靖大智若愚,最具备侠的精神,侠就是胸怀天下,奉献自己。
胡歌说自己现在更像令狐冲,向往自由,希望摆脱束缚。他希望自己以后能成为郭靖,他总觉得老天让他活下来,是让他完成某种特殊使命。
昨日少年,孤影归途。后人心间,风起云散。曾经的逍遥叹已成为过往。
劫难带走了往日容颜,却留下了眉眼间唯胡歌可见的洞天。
梅长苏对胡歌说:“既然活了下来,便不会白白地活!”
记录鲜活人物,分享职场干货。欢迎关注小鱼谈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