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正文之前,点妈突然想到了一件事儿:
点妈清楚记得,在点点还没出生之前,有次姐姐动手术,让我帮忙照看她的孩子几天。两岁多的可可,白天很是粘我,但到了晚上,发现自己的妈妈不在身边,就像突然发现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不见了一般,哭着满屋子找。
好不容易安抚平静下来后,可可眼泪还挂在眼角,喝着奶抱着她自己的小毯子抽泣着睡着了。
那是点妈第一次觉得,孩子是多么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他们对安全感的渴望程度远超你的想象。
我们一直强调,0-2岁,是孩子安全感建构的核心期。而整个0-7岁,都是安全感建构的关键期。这两个不同的时间段,里头其实存在一个递进的、发展的关系。
所谓的“安全感”是指,孩子相信自己。他知道,自己在面对各种困难、问题时是安全的,可以从困难、问题中走过去。
很多人都说,陪伴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安全感缺乏的表现是不停地的哭闹、搞破坏求关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安全感缺乏的另一种表现是,温顺、撒娇、不停求关注。
比如:妈妈在做饭。
——妈妈,你看我搭的积木好不好?
——妈妈,我画了一个苹果。
——妈妈,你看我捏的变形金刚像不像?
这类孩子得到的陪伴一点都不少,他们不哭不闹,谦卑有礼,但是,他们总喜欢一刻不停的撒娇,寻求外界关注,通过得到“过度关注”来寻求归属感。
受到这个错误目标的和动机的影响,孩子认为只有当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时,才能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感。
因此他们会发展出各种得到关注的技巧,找各种让别人为自己忙活的方式,可能有的方式可爱有趣、愉快好玩。
但不论“撒娇”这个方式多可爱,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很多父母却不甚了解。
撒娇是为了让你答应他的要求
随着孩子的呱呱坠地,父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并强烈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安全、幸福所应负的责任。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舒适和利益,去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而在独生子女的家庭里,父母更是将自己所有的钟爱与厚望都集中到了这唯一的一个孩子的身上。正因为父母的万千宠爱,孩子开始变得喜欢撒娇,任务撒娇就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其实,有时候爱撒娇的孩子也是蛮不讲理。
撒娇是孩子缺乏安全感
心理学家根据对200个家庭的跟踪调查发现,孩子之所以撒娇,最大的心理动机是缺乏安全感。换句话说,孩子撒娇不是因为父母对他的爱,而是父母对他的爱不够。
这话听起来有点矛盾,但如果父母能够明白给孩子的爱,和孩子需要的爱是两个概念,就容易理解了。生活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状况,父母给予孩子的爱泛滥,而孩子需要的爱却一直匮乏。
孩子撒娇是渴求爱,是缺乏安全感。殊为可惜的是,很多父母并不理解,以为孩子撒娇另有目的。为什么撒娇的孩子总是和溺爱的父母形影不离,为什么这种溺爱不仅助长了孩子的撒娇,并且激发了孩子其他消极心理?就是因为父母给予的爱不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孩子生活在不安中,除了向父母求助,没有别的途径。所以孩子只能通过撒娇来获得他们想要的安全感,然而父母却理解错了孩子撒娇的含义。
很多孩子会有自己特别喜爱的玩具娃娃或毛绒玩具,必须抱着它才能入睡,即使弄脏了也不愿意放手。这种感情依赖很大部分等同于撒娇。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这些玩具或物品对孩子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这往往是安全感的投射,是对父母缺席时的感情弥补。所以说,面对孩子撒娇,父母一定要意识到,有可能自己对孩子爱的方式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调整。
撒娇也是孩子表达情感的一个方式
研究表明,孩子在6岁前,他们的思维和行为都是难以控制的。幼儿的情绪还具有外露性,他们的喜、怒、哀、乐统统表现在脸上,丝毫不能加以控制和掩饰。
很多时候孩子朝着母亲撒娇会觉得与人接触非常的快乐,因为母亲往往都是疼爱孩子的,会在孩子撒娇的时候温声细语,会满足孩子的一些要求,于是孩子会感到满足,也会对这个陌生的世界多了一丝认知,这会使他出现开心的情绪,渐渐的喜欢上这种情绪,也就是说撒娇会让孩子快乐!
面对“撒娇”的孩子妈妈该怎么办?
孩子喜欢在妈妈面前撒娇,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这表明孩子在渐渐长大,在实现“依恋分离”。但面对这种状况,妈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01
给孩子一个拥抱,满足他的需求
要改善这种状况,首先要给宝宝足够的安全感,因此,妈妈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当孩子表现出对妈妈的依恋时,给他一个拥抱,并尽量满足他的需求。但需要注意的是,满足孩子的需求,不等于满足他的所有“要求”,如果父母对孩子百般迁就,反而对孩子成长不利。
02
宠爱而不溺爱
现在绝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也会助长他们爱“撒娇”的个性。所以,我们可以宠爱孩子,但绝不能溺爱。
03
父母共同育儿
在很多家庭中,妈妈才是育儿的主角,爸爸很少参与,或者爸爸只是扮演“黑脸”的角色,这些都会造成孩子对爸爸的疏远和对妈妈的过度依赖,也就很容易出现“撒娘娇”、“见娘愁”的状况。
04
让孩子学会自己动手
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培养孩子安全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在生活里,多为自己做主、做事情。比如他喂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书包……任何孩子都可以自己做出选择,孩子可以做的,都让他充分动手尝试,每一个环节、每一次过程都能为他增加一分安全感。
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可以放手让孩子为自己做事情,不要催促孩子,不要计较结果如何,让他失败、学习、累积经验、获得自信。
05
创造分离的机会
如果宝宝特别粘妈妈,妈妈要适当创造短期分离的机会,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适应分离。比如让孩子多和爸爸或其他家人共处,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妈妈的离开并不代表妈妈不爱宝宝了,而是因为工作等原因必须要离开一会儿,妈妈会很想念宝宝的。
安全感不等于无条件的爱、不等于无时不刻自我牺牲式的陪伴。孩子对妈妈的依恋是天性使然,家长们大可不必因此而觉得孩子缺乏独立性,只要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并加以正确引导,“撒娇”反应出来的安全感并不会变成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