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让我们继续来说第一人称的难点。
1、第一人称很难写好,因为他需要一个迷人的声音,但不能是作者的回声。
(换句话说,就是不能以作者的角度,作者的描述方式,来进行表述,一切要以人物为视点,人物为视角。)
2、第一人称需要作者经常跳出舒适区。(写作时,只能用主角的水平来进行措词和描述。)
3、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常常会困在一个人物的世界观中,没有办法抽离出来进行其他的描述。
4、另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很多句子都会以“我”为开头,读起来非常乏味。
(解决的方法是可以删掉“过滤词”,尤其是涉及感官的,比如说,感觉、听到、看到、注意、想到等等。)
举个例子:
我听到门“砰”的一声关上了,我感到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门“砰”的一声关上了,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5、第一人称很难把描述融入其中。
如果是一个陌生的场景或者人物还好;但是,如果是主角非常熟悉的地方,或者是主角本人的外貌,若强行进行描绘,就会非常的僵硬和出戏。(例如,经典的,作者通过主角照镜子来描述一番主角的外貌等等,非常的老套和出戏。)
解决的办法是:可以将这些描述显得更为自然,比如说借他人之口,或者主角注意到熟悉的地方发生了异常。
例如:你的眼睛真蓝,我都想一口将它吞掉;酒吧通常散落着烟头和巧克力的包装纸,但那天我进去的时候却是一尘不染。
另外有些第一人称的讲述,这并不是在讲自己的故事,而是在讲别人的故事最经典的例子,便是《福尔摩斯》,他是以华生医生的视角为第一人称,但是讲的却是福尔摩斯的故事。
是否选择第一人称取决于,你的人物是——偏内部自省还是外部行动。
【这里有一个小练习:
1、选择一个你非常熟悉的地方,选择一个人物,从第一人称视角写一段话。
2、换另一个不同的人物,再从他们的视角写一段话。
对比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兴趣,会影响到他们的观察;
并且可以由物理层面,发散到思维层面,不同人物,他们的不同的想法/看法/回忆;
并且叙述者的“语言”应该受其,性别、阶级、种族、教育、职业、兴趣等的影响;
要注意行文结构,也需要根据人物进行区分。)】
所以其实我以后,估计也不会以第一人称作为主体,最多是作为附加,或者在需要的时候插入日记等等方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