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待了三年,只知道春暖花开的时节往山里钻,采杜鹃采野菜,身在其中,竟不知秋日胜春朝。人说 “皖南的秋静谧有诗意,绚烂不矫情”,每每看到网上美图,心旌神摇。
这里留下了最青春的三年,是情结是渴望是回归。
塔川的秋色自是迷人,但历经数次著名景点看人头的惨痛教训后,痛定思痛,人多的地方坚决不去。文昌古道,小众山秋,何尝不是梦里颜色,该是枫叶红贡菊黄的季节了。
去阳产路上就已经看到大片的菊花了,明亮炫目。
阳产,这里有皖南最大的土楼群,土墙黛瓦,层层叠叠,远望去有布达拉宫的既视感。
近拍,恍若异域蓝。
晒满玉米秸秆的晒台,不知为何让我想起《驴得水》张一曼剥着蒜皮清唱《我要你》那画面,土味清新又自由。
正是阳产秋晒的季节,村民们一定没有想到,这些他们习以为常的南瓜、玉米、辣椒、黄豆、柿子在谷场争奇斗艳竟无心成了驴友们追捧的不得不看的一道风景。
这是丰收的盘点,是归仓前的展示,五彩斑斓的果实让这座依山而建的山寨变成了一个调色盘,昭示着徽州人一如既往的勤劳、质朴和与生俱来的文艺和智慧。说到文艺,随便找个农家乐,都是足足的文艺范儿。一家名为“云起时”的小店,村民在旁边晾晒被单。
很多人家的屋外都摆满盆盆罐罐的花草,蓬勃有生气。
晒谷场上有露天的粮仓,抱着瓜果合影的人都笑得合不拢嘴,自带丰收喜悦。
天气极好,这山还是我熟悉的久违的山。
阳产出发走文昌古道。
这条古道是清末民初由文山村财主为迎娶媳妇而兴建的,是当地百姓通往外界的主要通道,大洲源的人去旌德买米去县城上学去浙江经商走的也是这条路。青板平实整齐,似琴键一般。据说当年修建此处的石匠曾夸下海口,几十年后,如有一块石板松动,他愿用银元去垫平。近百年前的承诺今天依然掷地有声,这就是工匠精神。
皖南的秋像是打翻了的墨彩,实实在在地把你浸染,在蓝天的映衬下,阳光透过多色的叶子洒下来,真有金色阳光的感觉,坐在树下,心里也觉得很敞亮。
青石板路都洒满落叶,古道也成了秋天的颜色。
路边随处可见的无名花草也自成风景。
途径一个几乎荒废的村落,年轻人都走出大山只留下少少的老年人。走了大段的山路,大伙都饥渴难耐,又无处买水。在一个制茶老人的家里要水喝,却都是烫嘴的开水。老人说,水龙头下来的水都是山里引来的山泉,可以直接喝。矫情了几下,终究还是渴不过,对着水龙头喝起来,老人没骗人,山泉水甜甜的,大家回去后也都没有闹肚子。
村口废弃房屋的外发现野生疯长到一人多高的圣女果,没有一秒的迟疑,一帮人窜上去,一番扫荡之后竟还有残余。
领队甚感欣慰,因为下一站队友尚可捡漏。废弃的房屋虽然墙面斑驳,但门楼的石雕却清晰可辨,无言昭示着当年徽州人家的考究殷实。多数的门槛都布满青苔,像安静的老人,默默承载着过往云烟默默地看着这些好奇的过客。
住宿在文山村,这是个名副其实的高山村。几乎没有平地,民宅大多集中建在海拔600米左右的半山腰,村中以吴姓为主,民风淳朴。整个村里最高处就是我们住宿的农家了。
从存放行李的村口走到住处,竟比一下午的徒步还累。七弯八绕,一排排参差错落的青石台阶连接着左右两侧梯级排列的房屋,没有规则倒也不觉凌乱。村里只有这一家农家乐,我们这些外来人嬉嬉闹闹村民也见怪不怪,找不着路他们也热心指引,没有排外情绪。
晚餐就在老板家里山上的露台,除了肉,都是山里自产的。一天下来,这一刻坐下都觉得身体心理都无比的放松。几杯啤酒下去,你不会想到素昧平生的这些人可以这样毫无戒备地喝酒谈心。你来到这里,看这里的风景,感受这里的风情,遇见这里的人,这些都是缘份,至少举杯这一刻都是真诚。
吃完饭一帮人就拖着装满材料的蛇皮袋去村口晒谷场玩光绘摄影,这是需要多人配合的充满创意和新奇感受的摄影技巧。现场灯光、舞美、道具、摄影及模特都十分敬业配合默契。值得一提的是道具当下,捂着脖子脑袋甩着溅着火花的道具来回跑相当辛苦和危险。所以,下面你看到的每一张照片都来之不易。
拍完回去,抬头看,久违的满天的星星和清朗的月色。
一帮人窸窸窣窣走回去大约惊动了整个村子的狗狗,宁静的小山村喧闹了好久才渐渐安静下来。
夜里下起了雨,窃喜。因为下午有人问老板明天有没有云海,老板说很久没有下过雨了,只有头天夜里下雨第二天才有可能看到云海。早上天刚亮就爬起来去晚上玩光绘的地方看云海,可惜夜里的雨小了点,只有小小的薄雾。
不过,也不遗憾,早起看看山里的景色,呼吸新鲜的空气,看看村里人的生活,想着等我老了,就这样不问世事,端着碗坐在门前吃早餐,看日出日落猫狗打架多惬意。
回来后队员们都还没有起床,老板和老板娘正在准备早餐。心存私心想吃烤山芋,从筐里掏出来几个山芋放到火里烤,哄老板娘说你管灶台上就好,底下的火交给我。
烤山芋终究没有吃成,因为烤成了焦炭。不过锅上的馒头、稀饭、蒸南瓜都很好,大家稀里哗啦很快都解决掉了。
离开文山村,村支书家的大黑一路陪着我们走。它在前面带路,走一段看人跟不上就停下来等等,我们怕走太远它找不到回去的路,一直撵它回去它也不肯。两个多小时一直送到坐车的地方,也是一个村子,有条河傍村而过。大黑一路热坏了,一头扎进河里撒起欢来。我们前脚上车,后脚大黑就扭头顺着原路回去了。下午的时候,队员们不放心问了老板说是大黑已平安到家。真是个重情友善又机灵的家伙。
每离开一个地方,总会有种莫名的直觉,我还会再来。对于皖南,这一点更是笃定。是的,隔日再重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