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自己所在行业的专家,是你的事业目标吗?
如果是,你计划用多少年达成这个目标?8年?10年?
如果不是,你是因为什么原因,不愿以此为目标?
我想,大多数人会感觉,成为行业专家这个目标,太遥远了,太难实现了,就算愿意付出巨大的努力,也不能保证一定成功。
按照职业规划的常规速度,成长为一个行业或专业领域的专家,一般至少需要8-10年时间。
如果有更合理高效的方法,可以帮助你一年成长为行业专家,你愿意试试吗?
最近读的一本书《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作者在书中提出一年读100本专业书,快速成为行业专家的方法,给了我很多启发。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用第一人称讲述作者郑会一的真实故事:
运用简单有效的方法,从一个不爱读书的人,培养出每天阅读的习惯,做到一年读100本专业书,再到一年读365本个人成长书。
通过大量阅读,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最终事业有成,实现人生梦想。
作者简介
《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由两位作者合著,是阅读之路上的师生关系。
作者二志成,是韩国畅销书作家。他在20岁时的梦想是当个作家,27岁时却欠债400万,处境非常凄惨。
二志成在20岁到27岁的7年间,读书超过2500本,领悟到:路不在书中,而是在心里;读书不是用眼睛去读、用大脑去认知,应该用心去读、用身体实践。
28岁总结了7年读书的经验,找到正确读书的方法,由此总结出“一年读365本书项目”,最终成为畅销书作家。
另一位作者郑会一,目前是韩国一所英文学校的校长,英语学习、阅读、时间管理的倡导者。
郑会一在2004年曾经大病一场,医生说最多活不过5年,家中穷到买不起方便面,同时承受着身体病痛和经济窘迫的双重压力,差点支撑不下去。
后来开始尝试参加慈善活动、学英语、教别人英语。
2007年遇到二志成,受到影响成为一年读365本书的读书达人,从而拥有梦想,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
2011年,郑会一成为英语学校校长。所有的变化,都是通过阅读、思考、实践来实现的。
对作者的经历有所了解后,是否你的心头又冒出新疑问:
一心只读专业书,会不会导致知识面太过单一,以后只能做这个领域相关的事了呢?
如果我真的一年读完了100本专业书,大约相当于什么水平呢?
这一年100本专业书,我应该怎么读?
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怎么说。
一年只读一个领域的书,知识面会不会太单一?
关于这个问题,作者在书中提出了THX读书法:
•T型读书法
指聚焦在一个领域、一个点深入阅读,进行深挖,就象确定一点深挖一口井,形成一个T。
•H型读书法
指的是在一个领域,读到一定深度,形成一个T,产生新想法,再过渡到其他领域、其他书,形成新的T。
两个T整合后连接在一起,就变成了H。
•X读书法
一个人学入读过多个领域的书,形成多个T,混搭成为X。
这时就有能力自如驾驭任何问题,成为哲人。
我的理解,THX读书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个领域一个领域的深入阅读下去,形成自己的第一个T,第二个T,直到第n个T。随着深挖的主题、领域增加,慢慢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直到轻松应对各种问题。
X型是一种努力后可以达到的理想境界。
解决了知识单一问题的困惑,我们再来看看,如果一年真的读完了100本专业书,能达到什么水平呢?
一年读100本专业书,会怎样?
作者认为:一年读100本书=3000年功力。
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一位博士可以算是所在领域的一位权威了,这点大家应该没有异议。
在大学里想取得博士学位,必读书至少会有100本。如果你深入阅读了一个领域的100本专业书,已经相当于自修了一个博士,自然也相当于这个领域的专家了。
第二,一个领域里成功人士,大多都经历了漫长的学习、研究、实践过程,平均有将近30年的经验。
当他们把多年经验写成专业书分享出来,也就等于将30年的经验浓缩于书中。
读完100本专业书,就等于集合了100位作者的多年经验。
以前读书,只认为这是作者的一些观点、经验的总结,读到经典好书,也不过觉得作者很牛而已——懂这么多,还写的这么好!
当读到一年100本书=3000年功力这个说法的时候,非常震惊,原来自己过去读的书,已经融合了那么多前人的智慧。
对于读100本专业书等于修一个博士学位的知识量,我也很赞同。当一个人深入研究一个领域100本专业书后,大概率能成为这个领域少有的专家。
而用一年的时间修炼成为专家,效率已经大大的超出了常规速度。
按照正常的职业发展,一位行业新人,要用2年左右入行,3~5年精通业务,如果足够努力,8~10年有可能会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而通过一年读100本专业书,成为领域内的专家,这与常规速度相比,已经快了10倍。
如果连续多年坚持在不同的领域这样持续修炼,实现X型读书法的目标,那么成果就是指数增长,而不是线性增长了。
我想这应该算是一种成功率很高的“跃迁”了吧?
了解了一年读100本专业书,大约相当于什么水平后,再来看看最后一个疑惑:
一年100本专业书,该怎么读呢?作者也提出建议。
一年读100本专业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读书光数量够是不行的,每本书只是从头到尾翻完也不算深入阅读。
作者在书中提出以下建议:
1.每个月买10本业务领域经典书
这一点我个人非常赞同。读书要选经典书,而不是随意乱读。读100本经典,胜过读10000本很一般的书。
如果能挑选出某个领域的100本经典,并且认真读完,你会发现,基本也就没有书再值得读了。
一个领域想选出100本好书,有时都很难。
2.每周读两本书
一年100本书不是小数目,何况是读专业书,存在一定难度,需要花费大量时间。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全职工作之余,还要顾及生活琐事,可能还有其它学习需求,想一年读完100本书,合理规划就变得非常重要。
作者建议每周读两本书,大家可以估计一下所需时间,拆分到每周的每一天,保证有足够时间用来读书,一年读完100本书,就变得容易实现了。
3.重点内容划线做标记,写自己的想法
4.要点抄写或录音,上下班时间反复读、听,消化吸收
很多时候我们把书看一遍就放下了,没有足够的理解和思考,看过的知识就是夹生饭,以为自己会了,其实只学到了皮毛,并没能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自然也就很难见到阅读的成效。
作者提出的利用上下班时间来消化吸收读过的书,是个很有效的办法。抄录、录音也是一种复习的过程,可以加深印象。
5.每周末写当周读的两本书的评论
每本书写评论,是帮助消化、吸收阅读内容,检验自己阅读效果的好方法。
如果对书中内容没有足够理解,就没有办法写清楚,甚至会感觉到无话可说,这个时候想写清楚,就必须再重新读书,重新学习和理解。
写评论也是对书中知识内化和总结的过程,输出可以有效倒逼自己去回忆、思考、联想、总结,进而得出个人见解,作出结论和判断。
回想自己以前,只重视输入,特别懒于思考,懒于输出,至多会记点笔记,抄抄重点,所以阅读的效果一直不好,是自己最大的痛点。
读了很多书之后,发现头脑里留下的东西不多,方法、技能更是学百用一,除了看过、知道,就没什么了。
近期开始学习写书评、书单,逼自己多输出,在这个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反复阅读、思考、写作对自己的推动力,会更加主动的去读每一本书,对每一个要点深挖,再深挖,触发更多思考和新的想法。
所以,阅读后的输出,值得一直坚持下去,用输出不断倒逼输入。
了解书中方法后,大家可能都有了新的想法,是否又觉得,一年读100本专业书很需要勇气?
作者说:“想去理想的彼岸,需要用很多石块搭桥,搭桥又必须先从第一块石头搬起,不要犯那种只有理想而不去做实事的愚蠢错误。”
是的,任何事都需要过程,掌握要领、有信心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行动。
不要试图走捷径,也不能空有想法没行动,读书、盖楼、实现理想,道理都相同。
让我们鼓起勇气,一起搬好第一块石头,并坚持做下去,运用高效的方法,争取10倍速达成目标。
我是May,每天一本书,连续500+天,专注阅读个人成长类书籍,持续分享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