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本前三个单词是:good、morning、good morning!
“早上好”是一个很美好的词,它让一切显得那么亲切,那么容易的打破沉默。
保持不尴尬似乎无形中已经成为成年人中间的一个明文规定。
大家都特别的有礼貌,相互点头示好。
看见面前的女孩口红沾到门牙上,也友好地选择不打断,以致于对方说了什么也不记得,只看着沾满口红的牙齿,不知道提醒还是不提醒。
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为了避免尴尬。
01
我隐约还记得,有一天我心情特别不好,至于是什么引起的我全然不记得了。
哥哥的女朋友来我家玩,我看见了,笑了一下,就走开了。
结果后来姐姐问哥哥:“我感觉哦,你妹好像不喜欢我,以前都叫我姐姐,现在都不想理我了。”
姐姐走后,我哥就开始凶我了,“你怎么不给你姐姐打招呼呢?”
“我不是笑了一下嘛。”
“你都不问候一句,叫一声姐姐都不会啊。”
“那我今天心情不好嘛,我还不能心情不好了。”
大概就是这样,后面具体说了什么,我不记得了。
现在想起来觉得很好笑。可能是对自己特别宽容,所以,我现在都没觉得自己有做错什么。
毕竟,“我不是笑了一下嘛。”
但是,现在似乎很少有人就能轻易地原谅自己了。
02
读书时期,特别是大学。因为你的交友范围不像中学时期,都是身边的同学。
这个时候,开始接触舍友、班级同学、社团学生会同学、社团学生会老师、代课老师,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人。
很久以后,发现最亲近的,还是当初那几个上下铺的舍友,
但是,那个时候总是不自知的,总以为接触了更多的人,才会有更大的朋友圈。
经常会遇到那种偶尔做过活动的同学和另一个稍微熟悉的人在一起。
就凑过去打招呼,最后竟然都想不起什么时候认识的。
每一个学姐、学长都要做联谊,说的是必须得到,没你不行。
后来发现,你去不去都没有必要,因为你并没有那么重要。
可是,重点是,你知道自己不重要,但是,还是得去,因为似乎显得不太合群。
班级聚会也是,明明依旧是这个圈子,聚到了一起,还是各自走到自己的圈子里,丝毫没有加强半点凝聚力。
03
工作以后,就更明显了。
与其说是遇见的人更广泛了,不如说是处理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了。
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视频:
两个同事下班了,同时等电梯。等电梯无非是最尴尬的时间。
他们内心都是:我到底打不打招呼呢?可是,要说什么嘛?要硬聊嘛?
然后,为了逃离这尴尬等待的两分钟以及电梯里的两分钟。
其中一个装模作样的翻了一下包:哦,我想起来了,我的钥匙没有带,我回去拿。
另一个装作很遗憾的样子:啊,那你赶快回去拿。
谁知转了一圈,电梯还是没有开,他们就很脸黑的站在一起。尴尬又沉默。
我也曾和同事、上司一起做电梯。
空气一度变得尴尬。
大家相互默契的说:“早啊”
“早啊”
“早啊”
然后,在一个人抠手机的缝隙,大家似乎同时找到了默契。
“你手机壳是那个动漫啊,我也喜欢。”
“是啊,是啊。”
“你知道另外一个动漫嘛?”
“知道啊,也好看。”
“是啊,是啊。”
僵硬又努力的对白,真的十分感激这样的画面,让我知道硬聊就是嘴巴的逞强。
蔡康永曾经说:与我无关的事就不要来烦我。
卢梭曾说过:人的社交根本不是本能,也就是说,并不是为了爱社交,而是为了怕孤独。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是:
能够与自己娓娓而谈的人不会怕孤独。
年轻人本来就很累了,有点空白也算放松自己,没必要去强迫自己。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关于小S的一段采访,她说:
空白就空白吧!尴尬就尴尬吧!真的懒得演那种大家没话聊,就硬说,太烦了!真的没必要,人生空白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但是,我们这些人啊,总是为了社交而社交。
为了维持一段关系放弃自己的原则,为了生活而违背内心的抉择。
人生难得留白,多留一些空间给自己吧。
作者简介:于天一,猫叫明天。
别来无恙Young,一个年轻人的聚集地。欢迎各位有志青年投稿!投稿邮箱:blwy12681@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