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份的深圳顶着八月份的酷热,让所有户外活动都成为“自杀式行为”。所以,这段时间除了适合逛商超,看复仇者以外,在深圳的小伙伴还能去看一下一年一度的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自己也和几个小伙伴去开了一下眼界。此次文博会也开了九个展馆,内容涵盖艺术品、工艺品、动漫游戏、文创产业等。会议也采用了无纸化购票的方式,也确实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入场的时间,至于仍有人抱怨10分钟的入场也足够长的话,那只能说他没坐过高峰期的地铁......为了对得起47.5的票价,我也在此作一下简要的总结(非官方)。
传统艺术品展区依旧是每年展览的必备,对于艺术修养特别低的我来说,对于展出的作品,实在是无法用更多的形容词进行描述。只能用“好漂亮”“哇靠”“厉害”等粗鄙简陋的词汇概括看到的一切。相信大部分人也是拍张照片就匆匆离场,虽然艺术的魅力在于给每个人不一样的感受,但依旧希望之后能在所有展品旁标注有一定的文字解释,以供游客参考。而对于整个艺术作品圈子来说,变现依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毕竟艺术家也需要养家糊口。从观察来看,目前依旧是没有摆脱依附艺术家自身名气的势头,一幅画的价值直接和艺术家名气挂钩,未免有失偏僻。艺术品不是批量的商品,所以必然是珍贵的奢侈品。而如何把个人的艺术理念用较通俗的方式传递出去,从而获得一些人的认同,是目前纯艺术品进行商业转化比较大的难题。同时,像我这种艺术修养低的人,目前确实还有很多。我始终不认为艺术应该是小众的事情,进行普适性的艺术教育,也是促进艺术品商业化的重要一步,也是激活艺术创作的基础。
城市展区的主要内容,是代表各个城市文化的产业和成果展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线城市展示黑科技,其余的城市展示工艺品和食品”。完美印证了“科技是社会进步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然而除了一些文创产业特别发达的城市,其余城市似乎已经慢慢把自己的标签固化下来。例如新疆有大枣、海南有椰子黄花梨等。以定位理论来说,一个城市被人贴上标签确实容易让人记住,但确实也间接限制了城市产业的发展。那么,横向发展受制,只能进行纵向发展,深耕现有文化和产业。把城市历史文化和形象融入各种产品,开发各类符合市场潮流的产品是目前的主流做法。
动漫游戏娱乐产业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展区,从展示来看,动漫区说实话确实比较惨淡,国产动漫形象中,除了少数的诸如“熊出没”,“长草颜文字”等,确实也没有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方面。当然,也仅局限于本次展示。比较失望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动漫形象更是寥寥无几,仿日仿韩风格依旧是主流。希望再过几年,经过模仿学习后,能有比较亮眼的成果。毕竟95后都在二次元中长大,对于国产动漫的未来还是一片光明的。
对于游戏,今年的主题绝对逃不出VR和AR,甚至整个文博会凡涉及到媒体展示的环节,都和这两技术有关。国产VR和AR设备在亲身体验过之后,确实比两年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涉及相应软件来说,国产就寥寥无几了。同时,在VR画质清晰度和设备便携性中,并没有更大的进步,不得不让人怀疑技术是否到了一个瓶颈阶段。而对于影视来说,MR技术的运用似乎更有前景,因为MR技术对于场地要求较高,所以对于拥有固定且大场地的影院来说,会是未来能让MR大放异彩的地方。所以对于影视娱乐方面,未来VR和MR会成为两大主流,对应着家庭影院和大型综合体影院。
这次还开放有图书出版专区,电子书专区和纸质图书区再没有从前一样泾渭分明地划分开。自从1987年第一本电子书诞生以来,人们担心的电子书取代纸质书的事情就没有发生过。而在现代,反而有了一个新的现象是:人们用电子书消化掉碎片化的时间,纸质书作为主要的知识来源。和之前的O2O模式一样,只是这一次是人们更偏好从网上浏览知识,而在线下购买知识。至于是否是一个趋势,还得拭目以待。
整个展馆其实还有很多其它方面,暂时没有一一总结,在双腿走废的前提下,结束了一天的走马观花。以上观点纯属个人瞎扯,只是管中窥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