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
很难理解为什么媒体对暴力如此痴迷。有一句谚语,如果你想要和平,就去学习和平;如果你想要战争,就去学习战争。
太多孩子在学习暴力,放任型父母对这个问题撒手不管,让孩子毫无防备地暴露在充斥暴力的环境中——这导致了严重后果。过早地接触暴力环境会让孩子变得对痛苦麻木不仁,甚至会模仿暴力行为。一个冷酷无情的孩子长大后必然毫无良知。
如果你不想这一切发生,就需要关注孩子可能接触到的暴力内容。你还需要告诉孩子,暴力到底是什么,受到暴力侵害也绝非“有趣的”事情。暴力意味着伤害他人身体甚至夺人性命,损害或者毁掉财产,还会伤害他人的心理健康和自尊。我们四周就随处可见真实的暴力和为了娱乐大众而被包装的暴力。每天的新闻、电影、电视和音乐中充斥着面向孩子的暴力内容。
对犯罪更加无情不是出路,我们应当在源头避免犯罪发生。
当一个孩子或者青少年犯了罪,我们通常会听到这样的问题:“他们的父母呢?他们为什么没有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远离暴力,要从家庭抓起。
你有暴力行为吗?你觉得暴力有意思吗?你喜欢观看充斥着折磨和伤害的表演吗?你说话有攻击性吗?“小心点,不然收拾你。”“你最好安静点,不然把你脑袋拧下来。”愤怒是人的一种自然反应,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愤怒而伤害他人。
你对孩子有没有做过推搡、扇耳光、打屁股、掐捏、抓头发或者戏弄的行为?这些是身体暴力和心理暴力。许多因为家庭暴力被捕的人说,“我从来没有打过她(他)”,他们不知道语言暴力同身体暴力一样可以造成伤害,并可能贻害一生,损害别人自尊也是一种暴力行为。
暴力在电影和电视中得到美化和宣扬。那些打打杀杀的角色从来不会受到惩罚,也不会显示任何怜悯。电影中的英雄人物总是和暴力相伴。并且,受害者仿佛都没有痛感,也没有任何身体上的创伤。在一些影片中,主人公会受伤或者死去,但这不过是为续集的重生或回归做铺垫。所有这些都给人一种感觉,用暴力解决问题简单有效。
虽然我们可以减少孩子接触暴力内容的机会,但完全隔绝却不可能。这是所有的父母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并且,随着暴力不断抓住人们的眼球,父母则不得不反复消除它对孩子的影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将这种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呢?
教育可以让孩子从正确的视角解读暴力。给孩子解释,为什么你不允许他们看电视、电影和游戏中的暴力内容,不让他们听宣扬暴力的音乐。让孩子和你一起阻断暴力内容对家庭的入侵,同时寻找非暴力的娱乐方式。
教孩子宽容和同情的一个良机是在他们的情感受到伤害之时。你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也是在示范不采用报复手段也能疏解痛苦情绪。许多孩子的攻击性倾向在这个阶段可以得到遏制,而不用拖到他们进入青春期再应对。
当攻击性行为出现在兄弟姐妹之间,就需要立即制止。如果你发现孩子对兄弟姐妹发泄怒气达到精神和身体欺凌的程度,应当马上采取行动。然后,与有欺凌行为的孩子花时间待一会儿,了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注意采用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技巧,与孩子深入沟通。如果你放任这样的行为,它们就会一再出现。如果你尽了最大努力后问题仍无好转,那就尽快寻求专业人员帮助。
许多家长声称自己的孩子不再害怕暴力画面,因此仍然允许孩子观看含有暴力内容的节目。这正是问题所在。对于这些让有良知的人难以接受的暴力内容,他们的孩子已经变得麻木不仁。
我们需要站出来反对暴力,对所有宣扬暴力的事情说不,要注意孩子是否受到暴力内容的影响,带孩子观看电影或者电视之前,如果发现暴力内容,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换台或离开。
父母还要注意乐队用音乐传递给孩子、尤其是给青少年的信息。现实经常会让你震惊!有些乐队会在歌词中向这些辨别能力不高的青少年宣扬毒品、自杀、虐待、强奸和为所欲为。如果孩子经常听这样的音乐,他们的潜意识就会认为残忍是一件好事。
如果无法做到将孩子与暴力隔绝,那就想办法让孩子明白暴力会导致怎样的悲剧,施暴者的心理是多么不正常。当暴力成为一种常态,例如天天出现在新闻中,人们的震惊和愤怒就会减弱,会变得麻木。我们可以让孩子想一想,那些受害者或者受害者的亲人朋友会有何种感受,帮助他们建立对暴力受害者的同情心。
青少年需要知道表面和善、慷慨和幽默的人也有恶的一面。一些人总是想控制别人,一旦不能得逞,他们就会难以自制地使用暴力,这样的人被称为施虐者。许多女性(还有男性)会爱上虐待她们的人,然后时刻担心自己的安全。
告诉青春期的孩子什么是骚扰,就像让小孩子了解恋童癖一样,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知道什么是骚扰和施虐。他们必须懂得,一旦自己所爱的人的攻击性升级到控制别人生活的程度,就必须马上断绝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