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七年2》—概念

1.一念一世界

世界是我们眼中、脑中的世界,是由一个个概念、观念搭建的主观世界。能够持续更新升级概念和方法论,能够独立、正确地使用正确的概念

你看,这么厚厚一本书,其实就那么几个概念;讲一个概念就要花费一个章节的篇幅,从结构上来看,其实讲的都一样,无非是一个接一个的概念,要说清楚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它和别的概念有什么异同;然后就是与它相关的方法论,比如,使用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怎样使用是正确的,怎样使用是错误的,容易发生错误的地方是什么…… 这些都弄明白了,一个概念就算是学透了,这些概念都弄明白了,这本书算是看懂了,就这么简单。

        这是笑来老师妈妈在他小时候教他怎么读教科书的例子。这段话也让我恍然大悟。回想上学十几年,看的教科书那么多,也只是跟着老师和进度学习,并没有一个一个要抽象出概念框架的行为。所以也没有形成整体去将知识点串联。也让我想起了一件小事。我有一个小我两三岁的妹妹(爸爸之前同事的女儿),初中的时候借过我的书。等她还回来的时候,数学书本的第一页基本上画满了图形和公式,现在想起来她那个时候就已经用了这种读教科书的方法,已经把最重要的概念和定理熟悉过,等老师讲的时候就随时抽调出来理解,再做题应用,后来她上了北大……当然这两者肯定不是直接因果关系,但我相信很多事情是相通的,这背后她是肯定有一套方法论。

2.聪明可习得

我们的脑子里 —— 就是我们操作系统里 —— 描述正确的、理解完整的概念和方法论越多,我们理解新概念、新方法论的速度越快,融会贯通能力也越强……变聪明就是:不断清理自己的概念、扔掉该废弃的,不断吸收新的、有必要的概念,并且通过应用不断完善与那些概念相关的方法论

理解速度比阅读速度更重要。因为阅读不是复印,除了虚构类小说是为了消遣,非虚构类书籍我想大多数人终归是为了理解和应用。

3.成长需量化

所谓的成长,从这个意义上描述,就是这样的:学会了哪些原本不知道的概念和方法论??哪些已有的概念和方法论被进一步打磨了?这很重要,因为这样的描述使得“成长”多少可被量化 —— “可量化”很重要,因为量化的结果是最好的反馈。成长从来都是需要过程的(常常是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有足够的反馈机制去激励。成长可量化了,它就有了足够的动力。而这本身,也是“成长与重生的方法论”。

什么让人上瘾,什么让人有内驱力做某件事?就是“制定目标-选择方法-践行-具体可量化的结果-反馈-修正”的闭环。当做一件事情久了而没有阶段性成果或者外界其他反馈的时候,往往会对做的事情产生怀疑而难以坚持。正向反馈下前进是多数人都会做,负反馈下调整后还是前进就是少部分人。但好的坏的都比没有好,至少有历练和进步。而如果一直把自己困在舒适区,就凭着惯性做事,就可能并不需要挑战,不需要去制造反馈。温水煮青蛙~

所以目标很重要,这是战略方向,是点燃一生的穿云箭。这不是一时能想通的问题,但不能不想。以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不是长久之计。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一、 真真:“妈,你问爸了没?他们学校允许参观吗?我可以带几位同学一起去吗?” 我:“噢,还没呢,你现在马上问一下...
    遇见应宁阅读 320评论 0 1
  • 柳香芹 爱人柳哲,谱牒学者,北大游学代言人,励志典型,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孔孟思想在他脑子里根深蒂固,修身、齐家、...
    柳志儒阅读 404评论 0 3
  • 可能看见标题有点蒙圈,但这是我今天中午突然想到的,中午下班回家看见一个人,长的特别像曾经的朋友,但我在记忆中搜索他...
    琪小琪_WQ阅读 355评论 0 0
  • 一 即将再次开学了,不知道为何心中却是害怕之意…… 一个原因是通过间接的方式找到了英语四级证考证号,查到了自己的成...
    冯仑痕迹阅读 16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