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像人参
云野
一方面,喜欢野;另一方面,喜欢料;其实是无明无知,趁着不需要负责生活,将方圆数公里的地方玩个熟悉。
有时看到人为了一条水流向哪里而守夜,当然偶尔会吵架,甚至打架;有时看到有人为了卖个好价钱,天蒙蒙亮就出发摘菜、打柴。就是一直对这种生活的艰辛有时有感有时无感,只能在好奇中加点努力;一方面虔诚,另一方面像啃石头,确实读着文字无啥感觉,可能是缺少了体验与想象,关键是抽象思考能力与代入能力的对称为何。
在电视剧里,我看到了《大地恩情》,黑白电视机周围围满了人,引起了众多有经历者的唏嘘与讨论;也看到了“小李飞刀”李寻欢,他看着他的爱人住进了庄园,他只能够到处流浪凭着一把闪电般的飞刀,引起江湖闻风丧胆;也看到了一个北洋、民国时期的警察,带着崇敬去从业,最好懵然淡然从事着社会职业,看到了城头变幻大王旗;也看到了不少神剧,把鬼子打得落花流水,勇而无止停,杀戮震天寰宇震地。
在书本,读到宽阔幽怨的诗歌,读到了《一碗阳春面》,读到了荷塘月色的朦胧,也读到了祖国与民族对我们年轻一代的期盼与鼓舞。在众多人闯荡的独木桥上拥挤,带着不解还是愿意学了,甚至愿意奔跑了,当然更多是不敢离开双亲对自家的一点期盼。借着政策目录的指引,我们那些能“读得书”的,顺利进入了轨道,并且享受了祖国花朵对我们反过来的滋养;是的,他们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目光流盼,多么像幼时曾经如饥似渴般的我。
在他们无形反过来的影响中,还是启动了呢喃数语的笔触,记录下了系列小散文。我喜欢这种看起来是漫无目的的散,毕竟让我们的情愫多少有点解脱,不会因宏大的规模鼓动而规矩,不会因为一时的情绪不开而停顿,就这样把日子见到的现象转换成文字,成为一道道车辙留下了岁月的轻弹。
人生选择,因自自身设计,其实是时代洪流推动而成泡影为多,最终更有智力与坚持者成为了无数时段的冲锋者,撕开了膨胀世界的壁垒,像炸开了的爆米花,各有所得,也各有所持。一时贪婪策流与书海遨游,始终还是觉得现实不太可靠,哪怕以数字形式固定下来,还是没有相应的生活感觉,感觉不到人参的残酷与真相。有人说,你被保护得太好了,不知道生活的酸甜苦辣。哪里呢,相对以前的酸甜苦辣,现在的酸甜苦辣,不觉得会咋样;有点可叹的是,人生活好了,精神好像萎靡得更快,甚至坠落得更快,可能需要一段经得起物质引诱的阶段,也得经历一些释然的阶段,这样才会把生命的本质活得出来。
躯体是长大了,心灵还是停留在与少年们同步的阶段,有人说你永远长不大了,就像在风口上的猪一样,飞着吧。可能是吧,那天这方面的风正常了,我这个飞猪的翅膀能够伸展得开吗?趁着还可以行走,赶紧健走几步,练练腰部肌肉,跑几个小圈圈,让生活的正气与正能量充盈一下失去动力的皮囊。
看来我们好像把握了生活,实际上生命的节奏依然悄悄的时刻的提醒着我们,我们在什么空间中自动屏蔽着?是的,除非自动屏蔽,否则谁能够屏蔽得了您呢?镜像虚浮的生活,如轮转;若真的停不了,就静静地观止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