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你好呀~今天是2024年1月5日,今天我们继续来聊聊《掌控习惯》吧这本书吧。
开年第一本书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我发现自己对自我的掌控感并不是很好,很多时候我们是被自己的潜意识控制着、被生理惰性控制着、被情绪欲望控制着、甚至是被整个社会价值观控制着。
虽然说大部分时间我们看着都是一个自己自在的大活人,但真正能自己做自己主的时候其实很少很少。在我身上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思想与行动的不合一,比如说脑子里想着要早点睡,实际上却是在不断的刷手机,不断地跟自己说在玩五分钟,五分钟后我一定睡,但一晃就是几小时了;再比如说早上盘算着今天要完成什么什么任务,一天过去了,发现自己全在净盘算着,实际行动却一个也没有。这就是所谓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吧。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寺庙里的住持师傅说,我这是产生了无数个分身,魂在到处乱飘,嗯,这叫魂不守舍,需要回魂。
我《当下的力量》里找到的答案是:这是被未觉察的思维控制了生活。而人们80%~90%的思维不仅是重复的,而且是无用的,它会严重的损耗我们的生命能量,造成痛苦。唯有观察它、感受它、接纳它,让它成为当下时刻事实的一部分才可破此迷局。
这两个解释其实我都蛮认同的,内观时发现我在“想”上花了太多时间与精力,一遍一遍的描绘着目标达成的样子,然后耗尽所有。当我回过神来想要开始行动时却发现自己已经干不动了。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下,我又再次一遍又一遍的攻击自己,不断内耗,最终只能无奈的选择了躺平。
今天非常惊喜地在《掌控习惯》发现了另一维度的解释,它说“目标束缚了你的幸福感”
具体论证如下:
“任何目标都隐含着这样的假想:‘一旦我实现了那个目标,我就会很快乐。’目标优先心态的问是,你一直在延迟享受快乐,总是寄希望于下一个里程碑的实现。”
“此外,目标会导致‘非此即彼’的冲突:你要么实现了预定目标,最终取得了成功,要么你失败了并令人大失所望。你在精神上把自己禁锢在一种狭隘的幸福观之中,这属于自我误导。你实际走出的人生道路,不太可能与你出发时心目中的旅程完全匹配。成功之路不止一条,你毫无必要认定只有某个特定场景的出现,才能让你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意。”
它的破局方案是“别再紧盯着目标不放,而要把精力集中到你的体系建设上”。
原因如下:
“当你爱上过程而不是结果时,你不必等待容许自己享受快乐的那一刻的到来。只要你创建的体系在正常运行,你就会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另外,一个体系取得成功的方式有多种,而不仅仅是你最初想象的那一种。”
朋友啊,生活中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呀,你曾有过这样的困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