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多用是多数人想要做到的,尤其是当下被淹没在事情中的人们,恨不得自己能有三头六臂,可以同时处理多件事情。但是从认知心理学上看,严格地说,一心多用是不可能的。如果认真去体验,我们会发现同时做几件事情,效率是比较低的。
这是因为,在任何瞬间,人只有一个“注意焦点”,这个主意焦点牵引了人的认知加工资源。有时你误以为关注了两个不同的东西,其实是发生了注意力转移的结果,即焦点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实际上还是一个串行而非并行的过程。当然,一些很熟练的、不需要注意力的动作及技能除外,如边吃饭边看电视,边开车边聊天。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在非常投入和忘我的思考、做事被打断,然后再回来处理这件事情时,感觉当时的思路、良好状态在也找不回来了。认知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为了“转换耗损“。当从任务A转换到任务B后,执行任务B的绩效明显比非任务转换条件下执行B的绩效差。这是因为,任务A留下的认知惯性会对完成任务B造成干扰。同时,需要对B进行认知重构,重新回忆起B的相关信息,需要时间且可能不完整。如果是需要认真做的事情,从一件事跳到另一件事都会影响我们的做事效率,就逞论同时做多件事情了。
但同时,我们也会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在做不需要懂脑子事情,比如折纸,即使被频繁打断,当我们再做时效率也不会受影响。这给我们的启发就是,如果我们的中断刚好选在不需要动脑子的时候,中断对我们来讲就没有那么可怕了。选择恰当的中断点,可以把切换的损失降低最低。
要找到合适的中断点,我们需要对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的分析,找出“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然后用可保证的相对完整的时间去进行那些“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
任何事物都会有一个至关重要、通常也是很棘手的部分,这个部分需要我们集中精力,非常专注地进行思考,然后将其破解。这个部分解决了,任务就算完成了大半,余下的就是一些补充性的工作了。
所以,当我们拿到一个任务时,务必先找该任务的核心是什么,然后集中精力把它做好,即使被迫中断也不影响效率。比如要写一篇论文,至关重要的就是,主题、核心论点及逻辑框架,而不是材料、案例。当我们把核心解决了,再找相关的支撑材料,这时被打断或中断去做其他的事情,对我们的影响不大。
对于一件事情,我们只需要专注不受干扰的、能深度思考达到“心流”状态的半小时就能把关键的核心部分搞定。在这个区间之外中断或被迫中断,是不会影响我们的效率的。这就也是我们任务切换的最好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