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的标题是《公开表达:提升内心能量,获得指数级增长》。这章主要的观点,是公开表达可以获得更多的成长和机会,比如合作机会,职场提升的机会。影响公开表达的核心原因,是缺乏分享欲,底层的原因是内心的能量指数不够。
为什么要公开表达?
第一,公开表达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这个时代,已经是自媒体的时代,每个普通人都可以公开表达自己的观点,生活,特长,价值观。媒体有杠杆的放大效应,可以加速别人认识你了解你,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如果不公开表达,就很少有人看到你,关注你。很多有一技之长的人,埋头于自己的事情,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他们本来是可以有机会帮助更多的人。
公开表达获得机会的例子,文中举了黄峥,他因为喜欢在互联网上分享自己的技术观点,被丁磊发现,帮助丁磊解决了问题,获得了丁磊的认可,丁磊把他推荐给在美国的段永平。黄峥成了段永平的弟子,段永平建议他读完书先去谷歌,后来支持他到国内创业,才有拼多多。因为公开表达,把自己的技术优势表达出来,黄峥遇到了人生的贵人,并获得了贵人的认可,成就了一番事业。文中还有一个例子,就是一个做投资的人,经常公开表达自己对于行业和专业的见解,在一家明星公司的投资额度竞争中,因为这家公司创始人看过他的文章,取得了创始人的认可,轻而易举战胜竞争对手,拿到了客户公司的投资额度。我每天刷到的自媒体博主,83小叔,姜胡说,他们都是普通人,有点专长,有点意思,真实的表达自己,获得了很多粉丝的关注,赚钱就变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第二,公开表达可以获得更快的成长。公开表达,不管是写作,拍视频,都是一种输出方式,输出带动输入,是快速成长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只有更多的优质内容输入,才能更好的输出,公开表达可以倒逼一个人吸收更多的东西。成长就是在不断输入输出中形成正向循环。所以,我们要培养一个输出型的爱好 ,公开表达。
为什么很多人不公开表达?
文章的观点,是缺乏分享欲,缺乏分享欲的背后是缺乏对生活的憧憬和期待,缺乏帮助别人的渴望,缺乏解决社会问题的冲动。这是动机因素,是一个重要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方法因素。很多人有想要改变的想法,甚至做了改变,公开表达过,但是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没有持续分享的内容,缺乏正向反馈,又怕丢面子,最后坚持不下去,不了了之。除了动机因素和方法因素,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外在的环境因素。有一部分人,小日子过的比较舒服,周边的人都是躺平状态,互相影响,彼此安慰,走不出舒适圈。
如何让更多的人公开表达?
第一,马斯诺需求理论破除动机因素。对生活缺乏热爱,缺乏改变的动机,对可以利用自己一技之长帮助更多的人缺乏动力,底层的因素是缺乏尊崇感和实现感的认知。尊崇感和实现感来自成事,成就一件事情,帮助了更多的人。这部分人大部分是生活优越,安全感和归属感都有,最顶层的自我实现感和尊崇感,没有被调动起来。帮助他们找到自己 ,找到更大的人生的意义,是关键。
第二,小的改变带来正向反馈,来破除方法因素。有动力改变,而缺乏方法的人,需要一点点小的改变 ,不断的产生正反馈,才会相信方法的有效。现在很多讲方法的博主,内容很充实,但是大部分人 是缺乏耐心的,这是人性。等不到学习成长提升认知,就放弃了。需要设计小小的,容易的改变,让他们看到效果,是破除对于方法的信任最有效的手段。
第三,定义新的归属帮助用户更好的融入原有环境,是去除环境因素最理想的方法。环境因素的本质是依赖,对熟悉环境的依赖感,依赖感的本质是归属感。我是县城小中产,有家人,有朋友,有圈子,和周边的朋友天天推杯换盏,美容按摩,生活乐无边,为什么要改变?破除依赖感,是很难的。不要破除,要融入并增强。让他改变后,有新的归属群体,从环境中得到正反馈,更有面子,对环境更有归属感 ,更好的融入环境。而不是让他离开原来舒适环境,这才理想的手段。跟武大清华的创业十年帮助那么多乡村孩子的公益人交个朋友,赋予了他新的标签和归属,让他融入原有的圈子更有面子,这是我要做的事情。
公开表达,是获得机会和成长的第一步。动机,方法,环境,是不愿意做出改变的三要素。要识别用户不愿意改变的原因,对症下药,方是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