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长莺飞的青春,我们总是有着各种的欢声笑语和无限愁绪。年轻的孩子们,还没有坚强到可以面对一切。在本该嬉笑打闹、无忧无虑的岁月里,究竟有多少孩子在经历着内心的折磨?我们无从得知。
东野圭吾说:我就是想创作和别人想的不一样的推理故事,一个出人意料的杀人动机。嗯,他做到了。作为东野圭吾的成名作,不得不说,《放学后》在紧紧抓着读者的心上下翻腾,却又在最终给了我们一个意料之外的结局。
人在什么时候会恨从心起?也许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可当杀人者变成孩子呢?那本应无忧无虑无拘无束的快乐的女孩们?究竟是什么,折磨了她们的心性,摧毁了她们的意志?对她们来说,最重要的终究不像成年人,成年人的世界里,最重要的也许是权力、金钱、财富、美色、欲望,而年轻的孩子们,她们最重要的,是纯粹、真实、美好的事物,比如友情、爱情,甚至自己姣好的容颜、玲珑的身材,又或者,仅仅是学业有成吧。
而人性的荒凉与黑暗,却给了孩子们青春的忧愁和痛苦。没有成年人的帮助,她们究竟可以想出如何周密的办法来为自己、为好友复仇?成年人,你在用你的残忍激发这些孩子的血腥么?我不忍再想。
《放学后》的结尾并未真正抓捕杀人的女孩们,也许,从作者的角度也是会不忍的吧?我们不能藐视法律的尊严,可是法外仍有真情,有谁愿意看到孩子们在被摧毁的美好和纯粹时,恣意蔓延的恨意呢?
太多次想问自己,为什么东野圭吾的小说会如此深入我心?合上书想想,可能是每一个东野小说主人公的情感交织吧。
愿,青春不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