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过去了,我发现原计划写的公众号文章还没动笔,一直想开始学习的有声练习没行动,还有一直想修的心理学和教练课程……真是空有一大串想法,奈何行动不起来呢。
昨晚夜奶4次,女儿几乎以两个小时醒一次的节奏,我一晚上的睡眠断断续续,但半年多来,身体似乎已习惯这样的休息模式,白天有婆婆帮忙带娃,我只要趁女儿小睡,也跟着稍眯一会儿便又恢复体力了。没有精力似乎不能成为拖延的理由。
即便这样,我仍然觉得抽出时间,静下心来写作、阅读或者学习新技能都是非常大的挑战。暂且不说带孩子本身需要投入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只要稍微闲下来,我在做什么呢?不自觉地拿起手机漫无目的地刷刷刷,完全不想动脑筋去做那些自己在脑海里重复思考的事情,或者会想:"看完朋友圈再做,然后想看完这个视频再写,之后可能会想,再放放吧,那篇文章太费脑筋了,我不一定能写出来。"最后,孩子又该照顾了,我又忙起来,一天下来每个空闲的时间里,大脑都在做与不做的想法中抗争,行动变得非常困难,情绪也愈加焦躁不安。
现在我终于开始行动,试着把关于行动力的一些思考写下来:
我缺乏行动力,但据我观察,身边有一位行动力极强的朋友,她在计划和想好一件事后,会马上行动,并且投入其中,做得风生水起。从她身上,我发现想要做的事情有以下几方面是影响行动力的关键:
1.具备可行性并且渴望做的程度高
2.可操作性强,有充足时间投入
3.短期或者阶段性可给予回报或奖励或看到进展
4.身边人也在做,互相激励和监督
除了这些因素,行动力对个人的要求就是"别想乱七八糟的,行动起来就行了。"
记得在TED上看到过一段讲走出舒适区的演讲,其中一个观点就是"如果你想做一件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立刻行动。这件事很容易做,只是做起来并不简单。"
比如寒冷的冬天,清晨你躺在温暖的被窝里就是不想起床,大脑可能告诉自己:"外面太冷了,不想起。这样躺着多舒服,再多睡一会儿吧。"可另一种声音又在说:"不行呀,这样睡懒觉会迟到,迟到会被扣工资。"你可能挣扎半天,在纠结中最后还是起床了,而且因为多睡了五分钟,匆忙跑出门,错过一班地铁,最后真的迟到了。但如果在闹钟响铃的那一刻,你醒来,不给大脑时间做这些考虑,直接从床上爬起来,这就变得容易很多。因为这件事需要的不是什么动力,只需要行动,做出"起床动作",然后你发现这件事也挺容易完成的吧。
所以有时候行动力差,恰恰是因为你想太多,大脑太想多一刻舒适,因此换来了拖延和一天的郁闷。我们太习惯于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做太多想象和预设困难,这反而成为行动的阻碍。
比如此刻的我,一天都在因为想做的事情没做而自责,直到我开始写作,闷在胸口的一股气才开始散开,瞬间心情舒畅很多。
想做的事情,就先行动起来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