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刚刚好 应季蔬果虽美味,也不可贪多呀!
调剂阴晴作好年,
麦寒豆暖两周旋。
枇杷黄后杨梅紫,
正是农家小满天。
——清.王泰偕《小满》
今年初夏,我们采了好多灰灰菜来吃。灰灰菜,是夏天应季的“野菜”,性味甘平,有清热、利湿、降压、止痛、杀虫、止泻的功效。而夏季属火,人也容易心神不定、出现种种上火症状,且脾胃还有水湿不易代谢。
想想真是叹服大自然的智慧:人家一切早就安排好了:阴阳平衡,相生相克,井然有序。所以,应时而动,应时而吃,接通头顶的天线,连接、顺应自然规律好重要!
让我们一起,依着四季的流转,跟随自然的节奏过生活。✌️
🥒🥒🥒🥒🥒🥒🥒🥒🥒🥒🥒🥒🥒🥒
小满后天气逐渐变得炎热,这个时候的气候特点除了热,还有湿,预防湿邪致病,可进食一些既能清利湿热,又能加强脾胃功能的食物。
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清淡的素食为主,以汤、羹、汁等清淡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结构为主。同时,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并且餐量不宜过多。尽量不吃辛辣温燥之物,生食冷饮也不宜过度,以免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食物推荐🥒🥒🥒
玉米、高粱、八珍粉、赤小豆、绿豆,水芹、马齿苋、扁豆、冬瓜、黄瓜、黄花菜、水芹、黑木耳、胡萝卜等。
🥒🥒🥒菜谱分享🥒🥒🥒
🥒芹菜拌豆腐
功效:平肝清热、利湿解毒。
原料:芹菜200克,豆腐100克,食盐、香油少许。
做法:芹菜切小段,豆腐切丁,均用开水焯一下,捞出后凉开水冷却,控净水,将芹菜和豆腐搅拌,加入食盐,香油拌匀即可。不要加辣椒️不要加辣椒️
🥒扁豆玉米烧豆腐
功效:清热解毒、平肝理胃。
原料:扁豆、玉米粒、豆腐、油盐少许。
做法:将扁豆、豆腐、玉米粒准备好。热锅放油,放入豆腐块煎黄,加入玉米粒和扁豆翻炒,最后加盐,炒匀出锅。
🥒荸荠冰糖藕羹
功效:清热利湿,健脾开胃,止泻固精。
原料:荸荠200克,藕150克,冰糖适量。
做法:荸荠洗净去皮,藕洗净切小块。砂锅加水适量,将荸荠、藕同入锅内,大火烧开,转小火炖煮20分钟,加入冰糖再炖10分钟,起锅即可食用。
🥒🥒🥒应季水果🥒🥒🥒
樱桃是小满的当季水果,性温,补中益气,能健脾胃、祛风防湿。
1965年从战国时期古墓中发据出的樱桃种子,据专家鉴定认为是中国樱桃。西汉《尔雅》记载的“荆”就是中国樱桃。东汉《(四民月令》有“羞以含桃,先荐寝庙”的记载。据《说文解字》考,“含桃”,即莺桃,莺鸟所食,又名含桃。可见,在小满时节,樱桃是用于“荐寝庙”的吉祥果。
樱桃虽性温,但属于生冷,脾胃本身特别虚寒的人要少吃;樱桃吃多了容易上火,湿热体质、或者本身就已经阴虚火旺,虚火上炎,内热郁结的,最好不要吃樱桃哦!
🥒🥒🥒应季野菜🥒🥒🥒
苦菜,是一类苦味菊科植物的总称,可清热、凉血、解毒。除灰灰菜外,苦菊、芹菜、马齿苋、莴苣等苦味蔬菜也是不错的选择。
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
《本草纲目・菜部第二十七卷》中说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
宁夏人喜欢把苦菜烫熟,冷淘凉拌,调以盐、、辣油或蒜泥,清凉辣香,伴食馒头、米饭,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黄米汤将苦苦菜腌成黄色,吃起来酸中带甜,脆嫩爽口。还可以将苦苦菜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用以做汤、做馅、热炒、煮面,各具风味。
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食用苦菜是南北方皆有的食俗。《诗经・采苓:“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宁夏人叫它“苦苦菜”,陕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
小满至,苦菜秀,成为千百年来民间的一种习俗,现在吃苦菜,已成为都市文化人感受传统文化和天然食材的一件“尝鲜行动”了,现代人所食大鱼大肉太多,需要借用苦菜这样的菜蔬帮助自己清除体内的肥厚油腻。
吃美食很重要,“明理”也很重要哦!
小知识:
小满时节,暑雨祁寒,热火朝天,万物繁茂,生长旺盛,消耗的营养物质为四季二十四节气中最多。小满养生保健非常重要,此时保养好身体,可减少在即将到来的长夏中的诸多不适。
天气闷热潮湿,为皮肤病发作提供了条件,易引发脚气、湿疹等疾病。注意衣物材质的选择,尽量穿一些透气性好、能吸汗的衣袜,以避免湿气郁积。
同时要主动顺应自然规律,调节意识、行为,避免情绪的剧烈起伏,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小满属于火运能量期,因为火克金,所以在这个季节里最容易伤损肺金系统,损伤肺贓、大肠以及皮毛,在五行系统中容易诱发相应的疾病,需引起高度重视。
在此期间,体表皮毛之疾,如风疹、风湿疹、汗斑、湿疹湿性皮肤病、手足癣等等,比较容易复发或产生明显变化,因此,在日常起居饮食上需要适时调整。
应当注意常洗澡,勤换衣,被子、毛巾等经常漂洗。不要穿不透气的鞋子,把脚捂出汗,一是不卫生,二是各种真菌细菌容易繁殖。在外出时要注意防晒,避免到蚊虫多的地方,记得要喷驱蚊水防止叮咬。
参考资料:《中华传统节气修身文化系列—四时之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