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看到很多对这句话的解释是:选择好人多地方居住,多和好人相处。看到这个解释说实话,我心里是有疑问的,哪里才是好人多的地方呢?是不是可以不轻易给他人贴上坏的标签呢?是否可以多引导他人往好的方向发展呢?
有这样一句话:人性本恶,想来的确,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恶魔。 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多这样想呢:人性本善,大多数正常的人内心里都是善良的,都向往美好,向往温暖,希望得到温暖,想温暖他人。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对他人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打击,好人会不会更多一些呢?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视频,视频中的内容发生在国外的一个水库边,一只狗掉在那里,如果不救它,就会被淹死,一个男生下去救它,但是堤岸又陡又长,光凭他一个人是无法把它救上来的,他试了很多次都不行,他和狗总是一起滑下来.......后来奇迹发生了,旁边那些围观的人纷纷出手帮助,把狗狗给救上了。 我在这个评论区留言:(大意)遇到事情如果有一个人出手了,大家都不会袖手旁观。如果没有一个人站出来,那么这件事大家都在围观,这是人性和国籍没有关系。
通过这个故事,我想表达是:我怎么做?有时候会决定一个事件的走向。或许,你会说姐别把自己看得那么重要,你只不过是茫茫人海的一朵浪花而已。说到这里告诉你一个我现在的习惯——看到没有熄灭的烟头,我一定会把它弄灭。
习惯的起因是:2003年衡阳的一场大火,在那场火中牺牲了20名消防官兵,事故最后的调查结果:是一个烟头引起的火灾。我记得那次在深圳和我妈一起逛街,我看到一个没有熄灭的烟头,我去弄灭它,我妈喊我不要管,我跟她说这个可能会引发一场大火。我当时心里在想:的确,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可是,真的就不会和我有关系吗?假设一场大火中有我的家人呢?而最初能阻止这场灾难的仅仅只是熄灭一个小小的烟头...............
我若喜欢做好事,那我鼓励他人也做好事,如果他做了坏事,那我引导他做好事,这不就如: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我若真心希望大家都好,那么就不会因为自己某些优势就讨厌不如我者。
在《论语别裁》里南怀瑾先生说的仁是:如何和他人相处。一个没有问题,有两个人就发生了怎么相处、怎样相爱、怎样互助。这次的特殊春节假期,让很多习惯了一个人日子的人,不知该如何和家人相处,不知道该怎样在两代人之间做到真正的贤贤易色,大部分都只能是默默忍受,要不就如我一样逃跑。现在想来有个简单粗暴的办法:1.包容、多看优点。2.耐心的跟他们做思想教育,以我们试试看....的口吻(商量)。